本文重點
【本報訊】今年正好是中信集團踏入成立第卅個年頭。回想中信集團在上世紀一九七九年,由國家前副主席榮毅仁創辦作為「窗口公司」伊始,榮家就一直是中信集團領導者。隨着榮智健昨日辭去中信泰富主席及執行董事之職,榮家統領中信王朝的歷史亦宣告終結。
改革開放 紅色資本家出山
中信集團前身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乃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邀請榮毅仁「出山」所組建。榮氏擔任中信第一任董事長,並運用影響力與謀略,為政府引入外資和先進技術設備。其後中信打破當時計劃經濟的桎梏,率先向海外發行債券,又開辦國際經濟諮詢業務等,到了八○年代末更開創中資收購香港的銀行與公用事業股權之先風,技驚四座。
被前總理周恩來稱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一手將中信打造成在海內外建立昭著聲譽的金融機構,直至一九九三年,榮毅仁獲選為國家副主席,才從中信董事長位置退下來。
中信另一發展重鎮在香港,榮毅仁在八六年派遣兒子榮智健加入中信香港,擔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至九○年榮智健買入上市公司泰富發展公司的股權,再注入中信的資產,這一借殼上市亦由此誕生中信泰富。榮智健其後收購大昌,不只顯露了他的人脈及眼光,亦充分反映他的商業頭腦。
中信泰富炒外匯勁蝕,有人以「大意失荊州」來形容榮智健。姑勿論炒匯事件有無人要承擔刑事責任,榮智健這次失意請辭,不啻輸掉他在商場的英名,亦失去榮家在中信集團三十年來的話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