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對教科書逆市漲價強烈不滿,出版商不得不在報章刊登廣告,解釋加價的理據。出版商聲稱,因為新高中課本必須重新設計,出版社須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增加超過五成的人手,而且新教科書頁數增加,故須加價才能抵銷成本上升的壓力。不過,這個說法是不夠說服力的,過去一年內,佔出版業主要成本的紙張、油墨、人工等都已下調,教科書應該減價,而不是加價。至於說增加五成人手,那是自說自話,外界何由得知呢?
教科書漲價並不是新問題,而是香港的痼疾,年年如此,但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出版商方面總是能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加價理由,諸如改版、通脹、油價上升或者人工增加等等。其實,說得出口的理由,都不成為理由。出版商敢於逆市漲價的根本原因,乃基於這樣一個客觀現實: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市民能省則省,省吃省穿省住,甚至安步當車節省交通費,但唯一不能省的就是孩子的開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無論書價多高,無論怨氣多深,家長最終都不得不向現實屈服,大破慳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轉變成出版商的滾滾財源。
可能有人說,教科書是商品,消費者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自由選擇。但問題是教科書不同一般商品,它有特殊性,教科書的使用者是學生,消費者是家長,而選購權則在學校手中,學校是否願意為家長作出精明的選擇,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尤其是出版商與學校之間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消費者委員會希望學校考慮家長的負擔,選用較便宜的教科書,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還是港府對教科書漲價的態度。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昨日表示,新教科書有減價的空間,而教育局亦會向學校發信,建議學校選用教科書時考慮價格,以免在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令家長百上加斤。無奈當局坐而論道,只懂建議及呼籲,卻不採取切實措施減輕家長的負擔。張國華承認,出版社有其商業決定,教育局並無約束力,一句話就暴露了紙老虎的真面目。難怪出版商不給當局面子,堅稱教科書沒有減價空間。
正是由於當局過分弱勢,對市場缺乏監管,面對公眾利益受損時不敢挺身而出,以致出版商得寸進尺,無視社會責任,牟取暴利。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可以看到,公共交通工具逆市加價,當局推說是在商言商;迪士尼樂園逆市加價,當局又說是市場行為;油商加快減慢,當局也說不能干預。總之,當局高舉自由市場作擋箭牌,坐視消費者任人魚肉。
可以預料,教科書漲價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校服、校車、午餐飯盒也極可能會水漲船高。古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香港卻變成「不理民生苦,坐視書價高」,被當局吹得天花亂墜的新高中學制,市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少窮孩子餓着肚子執紙皮幫補家計,可是執紙皮那點微薄的收入,如何追得上教科書的瘋狂加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