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傷害,但女人們卻在傷害中尋找快樂。」
那位被前男友用鐵錘扑頭至血流披面,陷入重傷的小「龍女」,在她的網誌披露她的「內心世界」。對不起,她的內心,沒有世界,只是一個又一個倒模愛情故事的翻版遊戲。
這位認為「愛是傷害」,從而成為了全世界的女性代言人,認為女人總是愈是痛心揪心愈有快感的「概念」,是從甚麼地方得回來的?
以前,我在大學、在專欄、在電台節目,逢學生或是學者都問一問,卡拉OK這件產物,輸入香港至今,對青少年的「意識形態」發展有幾大的影響,但人人把我當成傻B,認為我小題大做──「不過是唱K而已,有沒有那麼嚴重,有沒有需要談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的層次來?你們這些學者就是沒事找事來做。」
卡拉OK這種產物的出現,就是轉化了流行曲的「使用方法」。以前的流行曲,是用聽的,我們想看表演者。及後,隨着音樂錄影帶盛行,就要有聲又有畫,同時偶像派歌手一個個彈起,因為流行曲,是用看的,我們想看三分鐘的電影故事。直至卡拉OK出現,流行曲,是用唱的,我們都想變成歌中主角。
之後,一首又一首喜歡你讓我下沉的悲歌一闕又一闕不斷播,《好心分手》成為了國歌以外另一首旺角民謠,結了婚成了人妻而且在雜誌上大晒幸福的人妻女歌手跑回來唱歌仍是在唱《慘得過我》式的悲情K歌……我們聽,我們唱,卻不肯自覺我們把人生重要的學分──「愛的教育」,雙手給了K歌。
「在現實生活中……你最愛的,往往沒有選擇你;最愛你的,往往不是你最愛的……當一個人不愛你要離開你,你要問自己還愛不愛他,如果你也不愛他,千萬別為了可憐的自尊而不肯離開。」
小龍女,你的愛情,很K歌。你也許覺得這件事,很好,很好。摸摸你的傷口?仍痛嗎?聽首《痛愛》吧,這種感覺,對你來說,就是正在愛一個人的痛感囉。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