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茶餐廳吃飯時看到新聞片,聽到有一個老人家對着一群年輕人說:「香港要變成『知識型經濟』。」我差點把我的粟米肉粒飯索了上鼻孔。
哈哈哈哈,知識型經濟?不要玩了。
每年,香港的統計處原來都會做一份《香港──知識型經濟統計透視》的報告。這份報告分析香港發展所謂「知識型經濟」的不同範疇。他們統計的項目,包括了:港人擁有流動電話的數量、個人電腦和使用互聯網服務戶的數字、具專上教育程度人口百分比、本地獲批專利數目和高科技產品進出口價值等等。
從他們把數字的分類方法可見,在高官的心目中,「知識型經濟」中的「知識」,不是香港市民對世界有幾多的關懷,對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至其他沒法以數字量度的文史哲等術科的認知,而是如何把「知識」變成「實在的錢」。即是生產、購買和使用科技產物、正規學歷和專利權等等。
從2009年的報告中可見,每一百名香港人,已有162.3部手機。每兩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擁有兩部手提電話。可是,另一個數字卻發現,香港只有41.5%的人口上網。這個數字包括用手機上網的人口嗎?不知道。
我從這些冷酷而疑點重重的數字看來,香港的知識型經濟,不是你或我可以躋身的行業了。或許,哥倒要早一點提醒各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啊!早一點進入「姿色型經濟」,男的好好練好腹肌胸肌,女的乖乖減肥瘦身,不用你父母告訴你「搵份好工不如搵個好老公」,早一點得道,早一點上岸,早一點「唔使做」,才是在香港生存的上道啊。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