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遊藝術館拉闊文化視野

“Art is the desire of a man to express himself, to record the reactions of his personality to the world he lives in.”很多人對藝術存在誤解,Amy Lowell的金句正好道出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真諦。欣賞藝術,不但是一件賞心樂事,更有助提升個人修養。一向致力推廣藝術的香港藝術館,以嶄新角度策劃不同的展覽,現正舉行的三大專題展覽 ──「視界新色」、「珠翠瑩輝──香港藝術館藏中國佩飾」及「洋人旅粵指南 ──廣州自助遊全攻略」,有中有西,有古有今,各具特色,參觀者可一次過拉闊視野,體驗藝術的樂趣。

資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視界新色

以藝術關愛世界

蘿瑞.安德遜(Laurie Anderson)認為,藝術在於關注,那是一份對生活內與外的關注。「視界新色」正是一個以香港為起點的藝術展覽,觀眾可從十三組展品中,感受藝術家對香港環境的關愛及對美好將來的願景。

引領觀眾反思

踏入二十一世紀,「環保」備受全球關注,理所當然成為一眾藝術家借題發揮的議題,是次展覽不乏以地球暖化、綠色生活為主題的作品,例如朱德華的《人工地景系列》,捕捉了堆填區、儲水庫、廢物回收站等人類創造的「地景」,揭示它們如何令自然環境「蛻變」;林東鵬的《暖化》則以蠟燭點滴溶解冰川為題材,表達對地球反常氣象的擔憂。

生於斯,長於斯。本地藝術家同樣關注香港的變遷,例如伍韶勁的《淨化觀塘》,藉着蒸餾法,把觀塘的海水分解為鹽和水,以逆時的演繹手法訴說觀塘的今昔演變,身為港人,不難有共鳴。

珠翠瑩輝展現生活的藝術

佩戴飾物是愛美的表現,而飾物可說是一種著上身的藝術。從考古發掘得知,打扮無分時代,中國先民早在遠古時代已懂得製造飾物。例如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會將貝殼、獸骨、礦石等材料打磨穿孔,作為身上的裝飾品。隨着時代變遷,製造飾物的技術日趨進步,服飾種類、功能也漸趨繁複。

展覽「珠翠瑩輝──香港藝術館藏中國佩飾」,將展出約170件選自香港藝術館館藏的中國古代佩飾,包括冠飾、髮飾、項飾、腰帶飾、荷包、香囊、鼻煙壺等,大家可從中欣賞我國古代精湛的工藝技法,如點翠、鑲嵌、鏤絲、雕刻、刺繡等,亦可細看各種服飾及佩飾的使用規範,了解服飾如何發揮識別階級的功能,同時側看中國文明及文化發展的進程。

洋人旅粵指南藝術反映歷史

藝術反映生活,也反映歷史,展覽「洋人旅粵指南──廣州自助遊全攻略」,將帶大家回到十八世紀的廣州,感受昔日中國南大門的繁華物阜。

不說不知,由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中葉,廣州被稱為「東方倫敦」,能到廣州跑一趟,是許多西方人夢寐以求的事。當時的廣州,有着全中國最密集的歐陸建築群,包括最時尚的「民宿」,以及堪稱全中國最大型、專門招待洋人的「購物商場」。是次展覽精選館藏約五十組藏品,包括描繪十八、十九世紀廣州一帶地形風貌、民風習俗的油畫、水彩、素描及版畫等,生動地為大家呈現一套立體的廣州自助遊手冊,發掘當時的「至潮」熱點、熱賣貨品等,對觀眾而言,絕對是一次與眾不同的旅程。

展覽日期:即日至3月28日

部分場景模擬當年的店舖設計,例如這間名為「永興」的懷舊小店,讓大家如置身昔日廣州一樣。

廣州的商館是十八、十九世紀洋人旅粵的必到之地,因為除了提供住宿及膳食外,這裏還是旅客購物及玩樂的地點。

位於商館區對岸河南島上海幢寺,乃嶺南名剎,是當時洋人必去觀光之地。此畫為法國畫家波塞爾於1838年遊寺時所繪。

廣州有許多畫匠專畫各式外銷畫,其中以關聯昌畫室最為有名。此畫描繪了關聯昌畫室製作畫作的過程。

廣州的商館區店舖,格局大致如一,如圖中的十三行同文街,小店整齊排列於街道兩旁,樓高兩層,不同種類的店子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