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在本欄提出,財政司預計二○一六/一七財政年度仍會有110多億元盈餘,可能過於樂觀,並指特區政府出現財政赤字的日子將臨。
稅務局五月三日公布二○一五/一六年度整體稅收為2,913億元,按年跌4%,其中印花稅收入大跌121億元,跌至627億元,跌幅達16%,成整體稅收下降主因。稅務局局長黃權輝稱,二○一六/一七年度印花稅收入將進一步跌兩成至500億元,料再次拖累整體稅收。由於投資收入和賣地收入同樣預期下跌,政府開支卻會上升,筆者估計,特區政府勢將提前出現財赤,市民要有過緊日子的準備。
稅務局數字顯示,二○一五/一六年度利得稅收入為1,402億元,按年微升2%,薪俸稅收入則為579億元,按年跌2%。二○一六/一七年預計數字則為:利得稅收入將輕微回落2%至1,381億元,但薪俸稅收入將回升5%至605億元。
筆者相信這些預測屬過分樂觀。地產商和銀行過往一直是繳交利得稅的主要企業。這兩大行業豐厚的利潤,每年為庫房提供龐大的利得稅進帳。惟在各種影響下,例如樓價回落、發展商為買家付印花稅和折扣優惠、舖租大幅回落;酒店削價吸客;銀行合規成本上升、壞帳增加等,利得稅收入跌幅恐怕遠不止2%,跟租值掛鈎的差餉收入更不在話下。
筆者悲觀預測:今年出現財赤已難避免。更重要的問題反而是在財赤出現後特區政府如何應對。
筆者冀財爺不要重蹈以往覆轍,政府以前面對財赤時,凍結公務員招聘、甚至減少醫管局招募初級醫生。政府每年需要招聘新人;醫管局每年要招攬新血。無論財赤多惡劣,人才斷層遺害多年,絕對不容出現。
香港九八年出現有紀錄以來首次,並是歷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政府能推「利民紓困」措施,包括退稅、提高免稅額、減差餉等。
有趣的是:雖當天很多評論家指,香港面臨結構性財赤,香港更因財赤問題被降主權評級,當○三年樓市復甦後,巨大財赤很快消失,並迅速轉化成巨大財盈!
開源節流往往不是對治財赤的最佳招數,反而踏實的、讓樓市復甦的政策最能帶動經濟回勇,還帶動政府收入增加。
樓市交投數量減少,影響物業印花稅收入,又打擊就業。取消額外印花稅,可一舉多得:一可回復健康正常的樓市,免黎民陷於負資產之難;二對多個行業提供生存空間;三對創造就業甚有裨益;四又可為政府收入帶來實質貢獻。筆者認同發展局局長應維持造地推地步伐的論述。保持供應充足,將可避免樓價因供應斷層而急升的局面。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