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09

港交所插手場外交易

去年一場金融海嘯暴露了衍生工具場外交易(OTC)所帶來的破壞性,G20於早前匹茲堡峰會上也就改善該市場達成共識,包括將場外交易的衍生工具納入至中央結算。消息透露,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已將此課題納入討論議程,有銀行界人士認為,一些標準化產品,如外幣掉期、利率掉期及信貸違約掉期等,便可進行中央結算,這對監管機構、銀行或投資者均有好處。

消息透露,香港財資市場公會轄下的市場發展委員會最近開會,討論將場外交易的衍生工具納入至中央結算,該會將就此探討可行性,並參考外國相關經驗。財資市場公會亦有向部分銀行作非正式諮詢。

財資市場公會發言人證實,該會曾討論將場外交易的衍生工具改由中央結算此課題,並同意這是國際趨勢,及有助控制風險,但尚未得出一具體看法,會繼續研究。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早前表示,將衍生工具由場外交易納入至中央結算,是現時全球監管機構的方向,當海外有適當監管措施出台,本港在金融市場上及基建發展的配合上會積極參與。

增透明度 摸清對手風險

有銀行界人士指出,自從爆發金融海嘯後,全球監管機構都非常關注對手風險的問題,故將場外交易衍生工具納入中央結算乃全球大勢所趨。若由一個具公信力的中央對手(central counter-party)為這類交易進行中央結算,將可增加市場的透明度,未平倉合約等情況既可一目了然,亦有助減低對手風險。

他續稱,有關技術性問題不大,雖然一般而言衍生工具合約較複雜,難以中央結算,但一些標準化產品,如外幣掉期、利率掉期及信貸違約掉期等,便可進行中央結算,這對監管機構、銀行或投資者均有好處。

須設保證基金承擔風險

由於中央對手為場外交易的衍生工具進行中央結算,需承擔所有對手風險,故必須設立保證基金制度,而參與機構必須繳交按金,並有補倉的安排,令中央結算可監察着衍生工具的市價變化。

大銀行受益不多有異議

有別於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港交所(00388)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正是上述的機制安排,故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可擔任衍生工具中央結算的中央對手。然而,港交所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亦要顧及股東利益,故提供有關服務的效益是一個考慮重點。

市場人士均指,將場外交易衍生工具納入至中央結算的原意為好,可減低系統風險。中小型銀行因不再受制於對手風險,可因而較易取得交易,惟對大型銀行而言,只會增加成本,從中受益不多。所以有大行銀行家謂,如監管機構旨在了解衍生工具未平倉合約情況,只要設中央匯報制度,便可解決問題。

按國際結算銀行每三年一度進行的調查顯示,本港於○七年四月,外匯及利率場外衍生工具的平均每日成交淨額達236億美元,較○四年同期急增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