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懲分明是非清 中國外交新格局

中國外交近來發生顯著的轉變,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變得更加自信,在重大地區問題上的取態更加明確,對一些友敵關係的「獎懲」也愈發分明。

南韓決定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之後,中韓關係急轉直下,原本如膠似漆的蜜月關係,變為冷若冰霜。據報道,在近期亞歐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南韓總統朴槿惠的會面「告吹」,這在雙邊關係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情況。以往但凡中韓兩國領導人出席同一場合的國際會議,總會抽時間會面以「聯絡感情」,尤其是朴槿惠上台之後,中方給朴槿惠的禮遇更多。但南韓決定部署薩德系統之後,一切都變化了。

中方還宣稱要採取積極措施應對薩德系統的部署,有學者建議解放軍公開宣布將南韓納入中國導彈的攻擊範圍,對南韓進行經濟制裁,降低兩國領導人會見的頻度與熱度等等。現在看來,一些措施已開始實施,中韓關係將步入艱苦時期。雙邊關係的變幻,又印證「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真理。

保持友好 享有甜頭

與此同時,李克強在亞歐會議上卻與柬埔寨總理洪森「熱情會面」,盛讚洪森在南海仲裁問題上「主持了國際正義」。在此之前,洪森踢爆了日本駐柬大使以撤回援助為名,威脅洪森與美日一起站隊。洪森毫不猶豫拒絕日本的利誘脅迫之後,又力阻東盟就南海仲裁發表譴責中國的聲明。

在北京看來,洪森在今次南海仲裁問題上「出大力、立大功」,應該給予「獎勵」,而朴槿惠在最後關頭沒有頂住壓力,執意在韓部署薩德系統,罔顧中韓友誼,應該受到「懲罰」。所以,在亞歐會議上,李克強力挺洪森,而刻意冷淡朴槿惠。

中國外交的這個轉變,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在韜光養晦時代,中國外交主要特點是「和稀泥」,在國際重大問題「不出頭」,經常作一些模棱兩可的表態,即便是涉及到自身國家利益與關切的問題,也是能躲則躲,能讓就讓,對損害自己國家利益的,也不深究更不懲罰,對幫助中國的,也沒甚麼獎勵,這種做法往往「親者痛而仇者快」,在關鍵時刻沒有朋友為中國兩肋插刀,更沒有盟友敢仗義執言。

如今習近平改變了中國外交走向,在重大問題上「是其是,非其非」,黑白分明,獎懲分明,樹立新的外交形象。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如此強硬,相當於給一帶一路的國家派定心丸,而洪森獲得的「獎勵」,也讓各國看到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有甜頭,而南韓被邊緣化,則讓各國看到負面樣辦。現今的中國擁有龐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如何善用這些實力,是領導人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