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應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浪費的大眾商品。
浪費的主因是個人電腦所設的功能與記憶容量,使用率極低,若加上每天閒置的比例,經常性的使用率實際只有幾個百分點,甚或更小。可是,市場和社會輿論卻推動每人一部個人電腦,甚或多部。辦公室一部,家裏一部,還有隨身攜帶或實際經常閒置不用的手提電腦。撇除窮國,僅中等收入以上的國家十多億人,人手一部,且幾年更換新款,龐大的消費量,包括其中的物料、人工,以至棄置後處理的成本,浪費驚人。
個人電腦不是簡單的辦公室用品革命,只在公事用,並不需要每人一部,即使電郵一類的功能,也不需要整部電腦隨身。其成功之處在於,美國的推銷把科技與潮流市場營銷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生活方式。美國政府與微軟等便是銷售這種生活方式,美國政府控制了互聯網,微軟與英特爾控制軟件與半導體晶片。美國取得的不只是龐大的經濟利益,也包括政治及軍事技術的控制,且利用個人電腦與所用的軟件,滲透全世界。
相對而言,智能手機的使用率較高,正可替代個人電腦,也不用隨美國指揮擴充容量和增加功能。手機技術及升級,控制權也不操於美國手裏。蘋果想延續生活方式的銷售,可是沒有軟件與半導體的壟斷,只能面對開放的市場競爭,而美國消費者在智能手機的應用上遠遠落後中國。
進入第五代的智能手機和所有控制權開放,這是美國所恐懼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