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方留意到墮電騙陷阱的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其中在「假冒官員」案,31歲以下受害者人數明顯增加,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認為,此現象或與長者受騙率減少、年輕人入世未深易受騙、年輕人未能從傳統方式接收到防騙訊息有關。警方提醒市民尤其年輕人,本港或內地的執法機關皆不會要求市民提供銀行密碼及金錢協助調查,呼籲他們提高警覺。
騙徒的行騙藉口層出不窮,亦有的甚為無稽,惟年輕人入世未深未能分辨真偽。莫舉例指,一名12歲少女於今年3月接到騙徒的電話,對方自稱為少女的中學老師,自言因犯事而被捕,要求少女購買400元「點數卡」讓他作保釋之用。少女信以為真,直至其母親揭發始知受騙。
東九龍總區刑事總部重案組第3A隊偵緝高級督察吳嘉莉,曾親身調查一宗涉及年輕人的電騙案件。她憶述,警方於去年12月拘捕了一名報稱「特務」的電話騙徒,並鎖定受害者的身份,包括一名21歲女大學生。惟當他們與受害人聯絡時,該女生疑堅信「特務」所言,拒絕與警方溝通。直至吳到女生家中向其父母說明情況,女生始反思事件醒覺受騙,即時放聲痛哭,稱「我真係同佢(公安)做過視訊筆錄,呢個人點會係假?佢仲穿着制服」。
該名女生事後向吳表示,騙徒指案件涉國家機密,警告她不准向親友透露,終騙其所有積蓄4萬元。吳認為,騙徒主要是依靠各種偽造的環境和物品,以及以話術製造心理壓力令人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