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經濟環境陷入低迷,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指,估計本港今年上半年經濟仍面對較大挑戰,下半年有望呈較強復甦動力,全年計經濟料恢復正增長,疫情變化是經濟復甦速度和力度最關鍵的變數。但他指出,中美關係發展、地緣政治局勢等不確定性潛藏不少風險,須保持警惕,多國政府因應對疫情而大幅增加開支,令不少經濟體債台高築,或引發的金融風險不可忽視。
陳茂波強調,在採取逆周期措施支撐經濟的同時,須保持公共財政的穩健及可持續性,聚焦將資源精準運用,謹慎控制開支;又指,只有短長期同時兼顧,本港發展才能穩定向前。
陳續指,本港經濟在過去兩年先後受中美關係緊張、本地社會事件,以及新冠疫情接連衝擊,首次連續兩年呈負增長,而較強的防疫措施無可避免需要持續,企業暫時仍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就業及收入情況在短時間內難望明顯改善,意味今年上半年經濟仍面對較大挑戰;若果疫情防控工作發揮效用,疫苗又能按預期廣泛接種,抗疫效果逐步提升,本港經濟的復甦動力有望在下半年顯著增強。
陳提到,因市民要留家抗疫,過去一年網購變成主流,亦衍生居家工作、學習和娛樂模式,出現的「宅經濟」為市況帶來機遇,但同時亦衝擊着傳統行業。他認為企業須善用資訊科技平台及系統應用,才能在經濟恢復時抓緊發展機會。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何濼生指,所謂的經濟增長與「基數效應」有關,即由於上一年度財務或經濟數據因某些因素導致偏低,令本年度數據出現增長。何認為,政府不宜對此過度樂觀,因本港經濟主要受歐美及內地等市場影響,但美國等地疫情持續,加上當地醫護人手不足,令接種速度變慢,間接影響本港經濟復甦進程。
何指,雖下半年經濟有望增長,但有半年時間,面對目前防疫措施持續,加上疫苗成效難預計,擔心會出現企業倒閉潮,市民將會「捱到好辛苦」。他又認為,本港整體經濟不能單靠「宅經濟」帶動,因相關的人才需求、職位數目不同,或衝擊實體店及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