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自二○一七/一八學年開始推行「在職中學教師帶薪境外進修計劃」(i–Journey),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名教師參與。原定第三期即二○一九/二○學年在英國、澳洲及芬蘭舉行的「i-Journey」課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延期至二○二○/二一學年舉行,現時正進行第四期的籌備工作。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專業發展及培訓)容寶樹在「局中人語」指,進修假期為期約兩個月,包含體驗境外學習課程及駐校活動,個人專題研究及實踐創新的校本計劃,期望教師能為學與教注入創意,為教師專業發展開拓更廣的路向。課程完結後,部分教師會在下一學年實踐其研究計劃。
至於「i–Journey」,容指「i」代表三個元素,包括探究(inquire)、啟發(inspire)及影響(impact),教師按自己的興趣及課程主題,包括「跨學科學習及開拓與創新教育」、「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STEM教育」及「評估素養」等,訂定個人研究計劃,並以校本在校試行。
第一期的五十名教師已完成有關進修計劃,局方將他們推行校本計劃的經驗和心得輯錄成為「iMPACT」電子刊物,並上載於局方網頁。參與的個別教師與當地學者及教師結成研究夥伴,其成果更曾奪得教育獎項,而部分學員則於國際教育會議中發布有關研究論文。在眾多研究主題中,容指樂見不少別具心思的項目,例如「無人機在跨學科學習及創新教學上的應用」、「STEM太空挑戰」等。
為期約五星期的境外學習之旅當中,學員在知名大學學習最新的理論及教學法,如芬蘭的「21世紀下的創造力」、澳洲的「融合教育課程及評估」等。此外,學員亦會參與駐校體驗活動,更有機會與當地教師共同備課及協作教學。
容指,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英國的TeachMeet,不同學校教師定期聚會,圍繞教學主題交流;而新加坡的教師則善於利用生活例子,指導學生進行STEM的探究。境外學習課程完結後,參與教師會繼續在本地大學導師及資深校長的專業指導下,總結學習成果、修訂及推行校本計劃或研究方案。他們會開始另一段學習歷程,就是在下一個學年實踐其研究計劃,帶動專業發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