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倒泥頭出蠱惑 假扮家居垃圾 環保署好易呃

建築廢物扮家居垃圾,回收商違規避收費。根據環保署的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現時回收商要於堆填區內傾倒建築廢物,需按比例繳費。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有斗車司機涉嫌從回收場提取建築廢物後,於不同垃圾站「加料」,將家居垃圾鋪在面層掩人耳目,經非建築廢物通道進入堆填區免費傾倒,估計每月數十萬元處置費「袋袋平安」。有議員批評有關回收場負責人漠視法紀,又指類似違規事件不斷發生,環保署把關不力。圖/文:專案組

每日正午十二時,油塘工業區被貨車塞得水洩不通,其中多輛廿四噸夾斗貨車排隊進入高輝道一間五金回收場。由出入口外觀察,該回收場以經營五金回收為主,場內有多輛環保斗貨車及廢棄金屬製品。但從高空俯瞰,卻發現回收場另有乾坤。夾斗貨車經過一條狹窄車路駛進以貨櫃屋作分隔的空地,面積比經營五金回收的「前門」大近兩倍,內裏不是五金製品,而是由建築廢物堆積成一座座「泥頭山」。

紙皮廚餘鋪面 「免費」入堆填區

更誇張的是「泥頭山」上有三輛履帶式伸縮臂剷車,當夾斗貨車泊好後,剷車便開始將建築廢物如泥頭、碎石及木板等剷上夾斗車,不消五分鐘便將之填滿,夾斗車其後離開油塘工業區駛往新界,未有直接駛往堆填區,反而停泊於坪輋五洲路一個垃圾站。貨車將垃圾站的家居垃圾如紙皮、發泡膠及食物廚餘等夾上車斗,鋪在面層,將建築廢物「喬裝」成家居垃圾,司機再走到車斗上將垃圾稍作整理,確保「喬裝」成功。該車隨後開往位於打鼓嶺的新界東北堆填區,經非建築廢物通道進入堆填區「免費」傾倒垃圾,大約十分鐘後「吉車」離開。

環保署二○○五年實施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建築廢物產生者必須開立帳戶,並且須透過帳戶繳交費用,而司機將建築廢物運往堆填區的時候,必須在入口提交廢物產生者提供的「載運入帳票」。以按重量計不多於百分之五十建築廢物計算,每噸廢物需要繳付二百元。以每斗淨重約十噸廢物計算,相關司機一轉便省去二千元。

「夾斗咁重都唔理」 變相縱容

「好多回收場借啲意都會咁做,佢哋將啲泥頭逐啲逐啲收番嚟,每噸收人哋二、三百蚊,再分啲畀司機,扮係家居垃圾車去堆填區,每日有五至六架車入堆填區,每車賺三千蚊左右,回收場每日可以淨賺萬幾二萬蚊,一個月有成幾十萬。」知情人士透露,相關做法避過環保署收費,無論回收場或是貨車司機均能從中獲利。「最大責任係負責監管嘅環保署同堆填區承辦商,無理由過磅嗰陣個夾斗咁重都唔理,啲泥頭重過家居垃圾幾多先得(口架),變相咪縱容啲回收場繼續咁做囉。」

涉事回收場負責人前年曾被揭發於啟德發展區經營回收場,涉嫌以同一手法圖避過環保署收費,當時負責人指自己並不知情,是貨車司機有問題。記者日前向涉事回收場查詢,收銀處的職員表示負責人不在場,但表明回收場所有建築廢物均會直接經收費通道送往位於將軍澳的堆填區,惟當記者指出已全程拍攝夾斗車「喬裝」過程並經「免費」通道進入新界東北堆填區傾倒垃圾,對方即拒絕再回應。

環署監管現漏洞 議員促跟進

「一次又係咁、兩次又係咁,好明顯係環保署監管出現問題。」議員柯創盛指,署方推出政策後有責任確保政策在執行上沒有偏離其原意甚至出現漏洞,柯促署方加強抽查由各通道進入堆填區車輛,確保司機沒有漏報和瞞報,「堆填區承辦商亦都要加強培訓,令員工於車輛過磅時提高警覺,唔好咁易畀不法分子過關。」

環保署回覆指,相關回收場可能涉及違規事宜,署方現正就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現階段未有結果。發言人又指,署方已即時加強堆填區的監控及突擊檢查,防範違規行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