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顧問服務5年勁蝕3300萬

審計署署長發表第七十三號報告書,揭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行政混亂,管理不當,多項服務不達標!第七十三號報告書有兩個調查涉及生產力局行政管治及各項服務,報告揭該局內部管理百孔千瘡,其顧問項目數目及舉辦的培訓課程表現全部不達指標,績效亦不佳,顧問服務未能收回項目成本,料二○一四至一九年五個年度共虧損三千三百萬元;其課程報讀人數亦偏低,多個課程報讀人數不足十人。該局雖坐擁一百二十三項註冊專利,但僅四項成功商品化並帶來收入,情況極不理想。

港府一九六七年成立生產力局,圖增本地工業生產力、營運效率及競爭力,當局每年向該局撥資上億元計的資助金,並由創新科技署署長擔任管制人員。但審計署最新報告顯示,生產力局管理及營運最少涉十宗罪,根據其標準守則,顧問項目費用應按收回全部成本原則收取,惟一四/一五年至一八/一九年間,該局完成的四千二百九十九個顧問項目中,有約四分一、即一千零七十八個未能收回成本,總虧損達三千三百萬元。

僅4項註冊專利帶來收入

而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條例》,該局要確保顧問項目工作的最低收費能收回一切成本,才可承擔香港以外的項目,惟審計署發現,近五個年度,該局共完成七百八十八個非香港項目,當中近四成、即三百零八個並未能收回全部成本,總虧損達一百四十萬元。而該局所擁有的一百二十三項註冊專利中,僅百分之三、即四項能成功商品化並帶來收入,其餘一百多項專利自註冊後至今未能獲任何特許或授權費收入。

生產力局回應千多個項目出現虧損,是由於無法預計的技術或執行困難所引起,該局接受項目時已預測會有虧損。至於再接受一百二十一個項目,該局指是要藉此獲取新技術及進入新領域。

無進行市場需求評估開班

報告亦提到該局舉行的培訓課程未能達標,如報讀人數偏低,一百二十個公開課程中,三十八個課程學員人數不足十人,部分課程亦無進行市場需求評估。報告亦指近五年間培訓情況每況愈下,舉辦課程的實際收入僅達目標的四成七至六成半,其收入亦由一四/一五年的一千二百九十萬元下降至上年度的七百六十萬元。

局方稱盡快實行有關建議

審計署建議該局檢視表現目標,採取措施以確保收回成本、減少虧損,並積極改善培訓課程等。

該局主席林宣武昨回應指,報告中提出的多項建議已付諸實行,其餘建議亦已有計劃盡快實行,務求令局內運作及制度更臻完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