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專線小巴及的士司機等人手短缺,有商會早前建議輸入外勞,工會昨反駁指本港持有商業車輛牌照的職業司機有二百三十三萬人,但職業司機空缺僅四千個,人手並非不足,而是薪酬偏低,工時及僱員保障不合理。工會要求港府正視問題及提供資助培訓,並將行車時間及休息時間法例擴至小巴行業,商界應改善司機工作環境及待遇。
汽車交通運輸總工會主席陳兆華指出,專線小巴司機人手短缺,因有些不良營運商只與司機簽低於兩年的短期合約,逃避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又或中斷合約再聘用,令他們合約首三個月無法享用勞工假期等福利。他指,合約無訂明食飯及休息時間,司機每更九小時工作,月入約有一萬二千元,部分司機為了生計要開工十二小時。
他又指,近年的士租車合約加入不公平條文,發生交通意外不論司機對錯,當需要車主提供保險證明時,車主會沒收司機一萬元至一萬五千元按金,這種帶錢打工的做法及薪酬十多年來零增長,都令年輕人不敢入行。即使專營巴士的待遇及保障較好,近年薪酬有所提升,但底薪只有一萬六千元,仍追不上通脹;中港車司機收入更因中美貿易戰等原因令司機開工不足,收入大不如前。
陳兆華及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蘇栢燦均認為,陸路運輸行業人手持續缺乏,與薪酬、待遇、制度不公有關,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港府實在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