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騙案大幅回升,警方今年首季錄得一百二十七宗舉報,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四成,騙徒幾乎九成九得手,涉及的騙款高達三千四百四十六萬元,更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近六倍。涉款最多的一宗個案,受害人為一名十九歲內地女學生,被騙去三百五十二萬元;警方更發現騙徒將假冒官員及虛構綁架混合為一的手法再現,又會窺探受害人的社交媒體,致電時以花名稱呼受害人扮friend,令受害人更容易上當。
警方昨公布今年一至三月電話騙案數字,其中以「猜猜我是誰」最多,佔整體電話騙案數字的六成四,其次為「假冒官員」,佔三成半,餘下約一成為虛構綁架。若以損失金額計算,則以「假冒官員」佔最多,達三千零五十五萬元。至於受害人的年齡分布,以六十一至七十歲組別最多,佔三十一宗,其次為十八至三十歲組別,佔廿五宗,而七十至八十歲年齡組別則排第三。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高級督察鄧凱彤表示,受騙金額最多的受害人,為一名從內地來港的女學生,她今年三月接獲騙徒來電,對方自稱速遞公司職員,其後轉駁至聲稱為內地執法部門的人員,指受害人的包裹在內地被扣查,且牽涉刑事案件,要求受害人開設新銀行戶口並存入款項,並登入由騙徒提供虛假網站,輸入帳戶資料及密碼,受害人其後查核帳戶,發現三百五十二萬元被轉走,於是報案,暫未有人被捕。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指最新的電騙手法變化多端,在今年三月至四月錄得兩宗「假冒官員」混合「虛構綁架」的騙案,其中一宗涉款約三百一十六萬元,騙徒先以假冒官員手法,受害人先收到預錄語音電話,其後將其電話轉駁至二、三線其他線騙徒,再要求受害人提供家人資料,再叫受害人不要聯絡家人並匿藏,然後騙徒再從已有資料聯絡其家屬,訛稱受害人被綁架,要求交出贖金。
譚指去年警方無收到上述混合騙案的舉報,但在一六及一七年均錄到相關騙案數字,可見相關手法捲土重來。另外,在「猜猜我是誰」類案件中,有些騙徒可能會先透過社交媒體進行簡單搜查,先了解潛在受害人的個人資料,掌握受害人背景,然後致電時以其暱稱或花名稱呼他們,令潛在受害人放下戒心,更容易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