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將於美國時間周四(9日)至周五(10日),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一輪貿易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威脅調高對中國貨實施的關稅,令談判形勢急轉直下。中方雖然仍派副總理劉鶴率團磋商,但他今次欠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的頭銜,外媒指反映雙方達成重要協議的機會不大。中方先遣團已到美國,今次的談判重點是協議必須納入中國修改法律的清單。特朗普周三再發文指北京反口。
劉鶴此前曾五度率團往華盛頓談判,只有其中兩次是有「習近平特使」的頭銜,分別是去年五月十五日的第二輪談判、今年二月二十一日的第七輪談判。外媒分析指,劉鶴以「特使」身份出席談判,相當於他不僅代表中國政府,也代表了習近平,甚至可能代表習近平簽署一些文件。劉鶴今次缺了特使頭銜,或意味雙方談判有成果的機會不大。
據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及財長廖岷於周三率先赴美,劉鶴稍後出發。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周三正式提交文件,準備於周五調高二千億美元(約一萬五千六百億港元)中國貨的10%現行關稅至25%,並於聯邦公布指中國在部分已有共識的議題反口,在談判沒有進展的情況下,總統指示提高稅率。消息指,今輪談判的首要議題是美國要求在協議列明中方必須修改的法律清單,中方曾反對此事,但美方相信可確保中國履行結構性改革。
特朗普則在Twitter發文,聲稱中國反口及嘗試重新談判的原因,是希望與前副總統拜登或一個非常弱勢的民主黨人談判,然後繼續每年從美國「盜取」五千億美元(約三萬九千億港元)。他揚言不會發生這事,又稱中國已通知美方,劉鶴正赴美「達成協議」。他表示:「我們走着瞧,但我對每年有一千億美元(約七千八百億港元)關稅收入,感到非常高興。這對美國好,對中國不好。」
外媒周三披露,中美已有一份長達七章、近一百五十頁的協議文本,但中方代表於上輪談判要求修改幾乎全部篇章、此前已敲定的字眼及承諾,議題包括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移、競爭法、金融服務、貨幣操縱、補貼國企、開放電腦雲端市場,同時拒絕修改國內法律。中方覺得這會侵犯主權、限制中國行使決定權,而且修改法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知情人士指,當時的談判氣氛很差,中方的要求改變了協議的核心結構,美方認為中方很貪心,亦不滿北京一直沒有提交協議的中文全文。
面對特朗普突然變臉,有傳中方一度打算取消訪美,或改派較低層級的代表團談判,但最終仍由劉鶴率團。美媒透露,中國收到調高關稅消息後,一眾副部長級官員隨即開會商討,期間分析了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及財長姆紐欽周一在記招上的講話,之後決定按計劃讓劉鶴赴美。北京亦擔憂一旦談判徹底破裂就很難修補兩國關係,也會令中國經濟付上代價。有指為免情況惡化,中方要放棄原本要修改的條款,甚至要答應修改法律。
知情人士稱,劉鶴與萊蒂澤的副手亦曾舉行電話會議。美國官員透露,華府仍期望劉鶴今次訪美能帶來新建議,令談判重回正軌。惟消息人士指,雙方的分歧不是兩日的磋商可以解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三稱美方不是第一次發出威脅,中方此前也多次表態,立場和態度沒有改變。中國商務部同日指,若美方落實提高關稅措施,中方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官媒周二深夜再發文,斥責美方舉措失民心,又指「貿易戰沒有贏家」,敦促美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盡早達成共贏的經貿協議。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