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建「摩天輪」車場成本效益低

【本報訊】智慧泊車系統並非新鮮事,日本及韓國早已應用相關系統,以在有限地方提供足夠車位。運輸署在去年中才向各區議會透露正研究倣效上述兩地推行智慧泊車系統,據悉,即將出台的試點計劃將有一處試行被稱為「摩天輪」的垂直升降式停車場,署方認為選址比較合適在天橋底興建,若試點成效不錯,將再研究於多區推展。

主因土地供應不足

三款智慧停車場設計包括「摩天輪」垂直升降式、圓軸垂直升降式及平面移動式,其中「摩天輪」停車場具高收容量,但本港土地供應不足,要擠出空地設置此類停車場或不符成本效益。平面移動式不需預留車輛進出的空地,最大優勢可於地面面積較細小的地方容納更多車輛。圓軸垂直升降式停車場屬向下發展,若多層重疊可容納多輛車,惟本港部分地方是填海用地,挖掘過深或影響結構安全,甚或會有海水滲漏,有一定條件限制。

以是次試點之一的原佐敦渡華路巴士總站為例,關注興建地下停車場的「1970地下起異」召集人梁幸輝估計,地下可供興建停車場的面積約一萬一千平方米,若以傳統方式興建,需保留不少空間作行車通道,三層深的地下停車場只可提供二百四十個旅遊巴車位,但若以智慧方式興建,利用具備轉盤的大型升降台將車輛由地面搬至所需停泊層數,再轉動轉盤將車頭對準可駛入的停泊車道,則只需約一半空間便可提供二百七十個泊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