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渠將活化 變清溪川

多條港版「清溪川」未來數年將在不同地區出現!渠務署未來數年將陸續推出大規模「臭渠變清溪」計劃,優先將五條明渠及河道活化成「河道公園」或「親水走廊」,河段會種滿植物,讓市民可以在河道旁近距離觀賞河景甚至進行水上活動。因應活化河道計劃,渠務署亦考慮擴展職能,日後將負責管理各個河道公園。

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表示,過往當局會在提升渠道防洪、排水功能目標上,再考慮活化水體;今年施政報告新構思,在毋須考慮提升防洪功能前提下,檢視全港主要明渠活化潛力。該署一五年展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於明年底完成,現有初步結果,從全港二百二十八條主要河、渠段中,篩選出四十五條,最後選出五條最具潛力河段優先活化,包括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屯門河中游及佐敦谷明渠,第五條河段則仍在考慮。

佐敦谷明渠冀2021完成

唐嘉鴻指出,明年底整項研究完結及諮詢後,爭取在一九年為活化項目立項,期望在五年內陸續開展工程。其中佐敦谷明渠長約二百米、闊八米,長度較短、規模相對較細,可爭取最快在二一至二二年完成活化。「呢個項目係三千萬元以下工程,毋須立法會審批,會快啲開工。我哋考慮挖起明渠嘅石屎改用泥土種植物,魚游流水可供市民涉足,但會確保仍有足夠排洪能力。大圍明渠就會變成溪流咁有啲彎曲同有魚梯,等魚類可以生存。」

至於屯門河中游除了石屎河堤將改建為植被外,亦會在其中一百五十米至二百米的長度,加設行人步道以及划艇設施,達到真正的親水文化。但唐強調,不是每一個活化項目都可以讓市民「落河掂水」,「如果河段本身比較窄,水漲就會快啲,要點樣提示行落河邊嘅市民離開,都要考慮清楚。而旱季時,就要用水閘儲水,需要時可以放出來保持足夠水流。」

渠署研擴職能負責管理

他表示,會研究在活化後的河道增設水漲預警系統,例如警鐘或閃燈等,並加派人手到河岸監察。由於河、渠活化後會變身成「河道公園」,渠務署正研究擴展職能,日後或會負起管理的責任,而翠屏河活化項目,便可能成為該署負責管理的首個試點。

觀塘區議員葉興國近年不時接獲街坊投訴,在佐敦谷游泳池及休憩公園運動時,會嗅到明渠傳出的臭味,期望署方可盡快解決「臭渠」的問題,包括嚴查明渠沿途的非法污水接駁及在明渠口擺放殺菌凝膠去除引致臭味的細菌。

記者劉偉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