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中毒入院,醫生隨即化身「神探」,中甚麼毒、幾時中毒,都要抽絲剝繭、逐點推敲。醫院管理局中毒諮詢中心醫生指出,很多中毒病徵相似,病歷、取藥歷史、家中遺留的空藥袋都是證據,藉此判斷治療方法。但提醒市民切勿自行「解毒」,曾有病人灌水扣喉時,不慎嗆入氣管,引發肺炎死亡。
中毒諮詢中心副顧問醫生黃俊豪表示,中毒者初期入院病徵一般不易分辨,包括頭暈頭痛、倦怠、抽筋等,急症室醫生爭分奪秒支援病人呼吸、血壓及心跳之餘,要推測病人入院原因。最簡單是病人仍清醒,可以自述入院前情況。
不過,不少病人入院時已陷入昏迷。服藥自殺者更未必講真話。「醫生偵探」就要從病歷和病人家中蛛絲馬迹入手。黃俊豪解釋,如病人有抑鬱病歷或自殺歷史,服藥自殺機會較大,可從病人最近配藥量,推算是否服用過量藥物,「如果前一日先覆診,取了大批藥,依家話食完,就好有機會因藥物中毒。」有時候要靠警員或家屬幫忙搜證,「老公留低陪病人,個仔返屋企望吓廚房垃圾桶有無空藥袋。」
若果病人服用分量足引起生命危險,需立即解毒。活性碳是家中「吸濕除臭法寶」,原來也是上佳解毒劑,可化為黑色藥水吸走胃腸毒素。中毒諮詢中心一五年統計,三百五十名中毒接受腸道淨化病人中,近九成飲用活性碳。黃俊豪解釋,活性碳粒子平面面積大,可吸附腸胃毒物,隨糞便排出體外,減低毒素傷害。
至於電視劇主角中毒後要洗胃,黃俊豪指是較舊式做法,有機會損傷食道,僅百分之八病人以洗胃淨化腸道。不過,活性碳及洗胃兩種解毒方法主要對中毒一至兩小時內、毒素未被吸收的病人才有效。若毒藥屬腐蝕性強的通渠水或清潔劑,或需以胃喉抽出。
黃俊豪警告,中毒後切勿自行解決。曾有中年人服錯藥,毒性本不高,但家人大為緊張,立即灌水及扣喉,結果嗆水入肺引起肺炎,病人最後不幸身故。他強調,每名病人適合的解毒方法不同,例如大量安眠藥毒性未必太強,支援病人身體撐過藥效,或比腸道淨化更佳。
中毒個案千奇百怪,為讓市民掌握本港最新的毒理資訊,本版與醫院管理局中毒諮詢中心合作逢周六推出共六集「齊來解毒系列」,加強公眾教育。
記者 張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