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車出師不利!試行逾兩周的美食車先導計劃,於本周一轉換經營場地,惟有經營者已大吐苦水,揭發三大問題。第一,部分營運地點人流少,生意依賴「鴨仔團」旅客,首兩周已經「平手」離場,換了營運場地,首天只有兩千元生意,預計這兩周將蝕逾七萬元;第二,部分營運地點「好天曬、落雨淋」,令不少顧客卻步;第三,營運者受制於合約,不能派發宣傳單張吸客。有立法會議員及經濟學家直指美食車經營成本不菲,惟當局限制多兼配套不足,玩殘經營者。
「由灣仔港鐵站步行到呢度,要成十五分鐘,好難會有市民行埋嚟幫襯。」美食車先導計劃在二月三日展開,於灣仔金紫荊廣場營運的美食車總廚張先生表示,該處生意依賴旅客,人流集中於早上十一時至晚上七時,但因大多是「鴨仔團」,不少旅客只於金紫荊廣場逗留約半小時,拍攝及欣賞風景後,便登車離去,幫襯的人不多。他氣憤說:「呢度每日生意額,最低四千蚊,最高兩萬蚊,做咗兩個星期,收入同開支只係勉強打和。」
直至二月二十日,張按規定,轉到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經營,他以「抽籤欠運」來形容這次輪換,因該處距離中環摩天輪,雖然只有不足三分鐘步行時間,惟大型嘉年華活動於二月十二日結束後,前來市民明顯減少,「第一日開業,全日只得兩千蚊生意,我請咗四名夥計,佢哋日薪總共三千幾蚊,計埋開支,每日至少要有一萬蚊先拉平,咁計法,兩星期至少蝕咗七至八萬蚊,好似做咗白老鼠咁!」他稱,今次共投資至少一百六十萬元,惟當局並沒有考慮在其他旺區地點例如油麻地廟街停泊美食車,增加生意額。
按美食車先導計劃,為期兩年,十六部美食車將於八個指定旅遊點登場,並於每兩周轉換地點一次,至今已有八部美食車投入服務。在黃大仙祠旁經營的另一輛美食車,生意則靠居民,老闆梅樂文指銷情還好,惟假日與平日相差一倍。但她認為該地點「唔親民」,原因是它不靠近該祠門口,旅客不易發現美食車,而指示牌數量少及不夠顯眼,部分指示牌僅比電腦屏幕大,加上合約不准經營者派發宣傳單張,令她難以開拓客源。
「呢度冇櫈,冇瓦遮頭,有時會好曬。」黃大仙居民謝同學建議,美食車的食物價格尚可接受,會考慮再次光顧,惟在美食車附近應增加遮蔽地方。此外,有市民為躲避猛烈陽光,躲於美食車後享用食物,市民陳小姐也認為,如遇落雨等情況,相信問題更大,美食車生意會大受影響。在尖沙咀梳士巴利公園開業的美食車,店主林先生表示,過去兩周反應理想,本地客與旅客各佔一半,他理解營運地點非全部人流旺的地區,但輪換的做法是公平的。
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指出,署方沒有從營運者角度出發,除配套設施匱乏,亦沒考慮美食車設置在戶外地方,天氣因素會影響人流量,應盡快改善。而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該計劃可為旅遊業增添吸引力,惟署方欠缺周詳考慮,玩殘經營者。
旅遊事務署發言人指出,美食車營運者以抽籤方式,決定營運場地輪替表,每隔兩星期按照輪替表,輪流在八個營運場地營運,機會均等。而每個營運場地的客源和客量不同,美食車不能隨意駛往其他地點營運,署方會密切監察美食車營運情況,定期檢討。此外,該計劃由二月三日展開至今,共接獲六宗投訴,主要涉及美食車日常運作及流動應用程式操作。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