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樓價高處未算高 黔驢技窮失辣招

新年伊始,各種對世界政經大勢、中美角力、兩岸關係的預測甚囂塵上,而對香港人來說,對樓市的關心仍然壓倒一切。元朗一個新樓盤昨日推出單位應市,售價較上一期大幅增加兩成,刺激同區二手樓業主即時反價,引起全城驚呼。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之下,本港樓市逆勢上漲,既是對港府連串加辣措施的無情嘲諷,更是對香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的真實寫照。

昔日東方日報正論

這個元朗新樓盤去年八月推出首期單位,折實平均呎價約一萬二千元,昨日推出的第二期單位,折實平均呎價約一萬五千元,其中四十伙是一房單位,實用面積約四百呎,單位售價高逾八百萬元,令人咋舌,即使扣除最高優惠,折實售價仍約六百五十萬元。發展商明言,今次開價算是優惠價,加推具一定加價空間,顯然是看好後市。港府高官日前祝願香港人在新年內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率先更進一步的是本已高不可攀的樓價,實在是諷刺之極。

美國去年底加息,新年內預期仍有三至四次加息,香港遲早跟隨,供樓成本隨之上升,加上港府去年底推出加辣措施,原本以為可收「打擊炒風和遏制投資需求以助穩定樓市」之效,更有人相信今年樓市會跌一成至三成,惟從發展商新年推出新盤的進取姿態觀之,根本就沒有把加辣當作一回事,港府的辣招又一次事與願違,無殼蝸牛的置業夢又一次遭受打擊。本屆政府對房屋問題着墨最多,不料「重中之重」竟然淪為施政的最大敗筆,無殼蝸牛是最大的輸家,叫人情何以堪。樓市高處未算高,贏家除了投資者,還有港府,君不見港府的賣地及印花稅收入有如豬籠入水,今個財政年度勢必又一次庫房水浸。

事實證明,樓市問題尾大不掉,所謂辣招只是美麗的謊言。港府迷信行政措施可以抑制樓市升溫,曾蔭權時代首次推出針對短期買賣的「額外印花稅」,梁班子上場後,相繼推出針對海外買家的「買家印花稅」、增加「額外印花稅」以及「雙倍印花稅」,及至去年底,又推出加碼「雙倍印花稅」,六年來辣招連出,不可謂不重手,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同期樓市不跌反升,整體樓價上升約一倍,昨日牛池灣一個居屋細單位出售又創新高,原業主持貨三年,轉手帳面獲利一倍。既然投資樓市有賺無賠且利潤豐厚,那麼再辣的招數都是徒然。習慣成自然,對於一向食味清淡的廣東人來說,初嘗辣味當然不舒服,但如果在特殊環境下被迫吃辣多年,自然會變成吃辣愛辣之人。身體對辣味有適應性,市場對辣招又何嘗不如此!

說到底,房屋是剛性需求,只要供求失衡的狀態不改變,不管推出多少行政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房屋問題已成為港府的魔咒,過去的三位特首無論董建華、曾蔭權還是即將落台的梁振英,無不敗在房屋政策上,如果下一屆特首仍然無法解決房屋問題,下場必定一樣可悲。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