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正當英國公投脫歐,加上意大利公投舉行在即,歐盟被認為分崩離析之際,有一個國家削尖腦袋也要加入,那就是土耳其。然而,隨着歐洲議會通過決議,呼籲歐盟暫停土國加入歐盟談判,加上領頭羊德國亦發話支持談判結束,意味着土國的入歐之路基本告終,土耳其的未來動向備受關注。
土耳其的入歐之路可追溯至六十年代,當時土國與歐盟前身歐共體在安卡拉簽訂《安卡拉合作公約》,原則上同意土國加入歐共體。儘管歐盟在「蘇東波」後積極東擴,但對於是否正式納入土耳其,態度一直相當審慎,例如在一九九七年盧森堡峰會上,確定波蘭、捷克、匈牙利等為第一輪入盟候選國,羅馬尼亞等為次輪候選國,當時土國對於被排除在外深表不滿,認為歐盟對於土國的疑慮不難理解,首先是歐盟對成員國「民主改革」的要求,例如在減輕對國內庫爾德族人壓迫的舉措上,土國便被認為未能達標。再有就是文化上難以兼容。土耳其作為一個回教國家,與歐洲主體的基督教文化格格不入,由法國前總統戴斯唐形容土國與歐洲「有不同文化、不同的處事、生活方式」,土國的加入「意味着歐盟的終結」,到奧地利總理克恩最近揚言「土耳其加入歐盟不過是一個外交空想」,在在顯示歐盟對土國天然的不信任。
直至近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冒起,乃至難民湧入歐洲,令這一形勢有了根本的變化。由於巴爾幹半島是中東難民偷渡前往歐洲的必經之路,土耳其的「戰略地位」可想而知,而該國亦不失時機地以此作為籌碼,結果逼得歐盟大幅度「讓利」,希臘每遣返一名非敍利亞難民,歐洲必須從土國接收一名敍利亞難民。此外,歐盟還給予土國公民免簽待遇,以及高達六十五億歐元的經濟援助。
應該說,土耳其在協助歐洲堵塞難民潮上,還是有一定助力的,前往歐洲難民的人數,由去年每天二千人的高峰,銳減至平均每日一百人。然而好景不常,今年七月土國發生流產政變,歐盟被指暗中「鼓勵」叛亂者推翻政府,雙方關係急轉直下,及後土國政府大舉搜捕叛亂分子,以及計劃恢復死刑,最終觸碰了歐盟的「紅線」,演變成今天歐洲議會凍結與土國談判的一幕。而作為反制手段,土國總統埃爾多安表示,他會重啟邊境,讓難民進入歐洲,目前該國境內約有二百七十萬名來自阿富汗和敍利亞等國的難民,很明顯,對歐盟而言,埃氏的言論並非空洞的恫嚇。
土耳其一方面以難民問題「要挾」歐盟,另一方面一再揚言向中、俄靠攏。埃爾多安早前便明言,假如不能加入歐盟,土國將考慮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土國「不必在歐盟一棵樹上吊死」。上合組織成立於二○○一年,成員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以及烏茲別克等四個中亞國家,致力於區內反恐及阿富汗掃毒等。一直有一種說法,指「大突厥主義」思潮近年在土國興起,該國甚至被指窩藏東突分子,協助他們潛回中國,按說爭取土國加入上合組織,對中國絕對有利。
問題是,土耳其「棄歐入亞」,會否像難民問題一樣,只是該國敲打歐洲的又一個「籌碼」?幾年前土國一度宣布購買華製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後來又宣布撤銷合約,表面原因是北京拒絕轉讓技術,但有分析認為,安卡拉此舉只是為了向歐美軍火商爭取更優惠條件;直至今年較早前土國與西方陣營關係緊張,安卡拉再度提出購買華製系統。對於土耳其的反反覆覆,北京宜有所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