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青年問題非香港獨有

香港的青年覺得沒有前途,感到不安不滿,其實屬可預期之事,不關回歸或特區政策,更不關梁振英的事。

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繁榮依靠中國的復興,中國近三十多年來經濟快速增長,這也是香港兩、三代人收入與生活急速改善的基礎。回歸的問題是香港在珠三角的加工貿易逐步衰落,服務業也逐步被深圳等替代,香港轉變為金融服務與地產主導,由製造業與貿易帶動的中產階級擴張告一段落。可卻在這時候,香港建設了龐大的大學生教育體系,每年製造大量大學畢業生、研究生。與此同時,社會上下也形成了經濟不停發展、收入與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的期望或迷信。然而,中產職位減少,無論現實與期望都打擊新一代的大學生、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中央政府在港推行個人遊,穩定了香港經濟,增加了基層就業,卻無助這些大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機會,所以部分大學生反對個人遊,不顧對基層和社會整體的破壞。不過,香港的年輕人生活還好,普遍找到可餬口的工作,甚至還奢望買樓。

相對而言,歐美發達社會的非工業化已造成年輕人的高失業率,就算是日本,半數就業者都是合約工、散工。正因如此,這些社會青年不滿的情況更嚴重,極右派思潮膨脹,反外地人、反新移民。

香港與已經非工業化二、三十年的歐美相比,情況並不嚴重。年輕人的極右派傾向──本土派、港獨,也是意料之事。解決之法不是隨着他們去反中港獨,孤立香港,而是經濟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