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十一月二十日胡耀邦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而備受鼓舞的右派學者,僅僅過了幾天又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二十五日,紀念鄧力群百年誕辰座談會接踵在京舉行。胡耀邦與鄧力群分別是八○年代對立兩派的代表人物,推動改革與保守倒退、對外開放與計劃管制、民主自由與專制集權等等,幾乎在各個領域都針鋒相對。
鄧力群與胡喬木當年並稱「左王」。胡耀邦下台的民主生活會上,鄧力群是赤膊上陣的衝鋒主將,對胡耀邦系統批判了幾個小時,幾乎要將胡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這都是人所共知的史實。而今,中共左邊掌聲,右邊鮮花,將胡、鄧同時擺上祭壇,焚香禱祝,好似穿越歷史牽線搭橋,讓兩位老革命家相逢一笑泯恩仇。只不過二老泉下是否領情,就不得而知。
但是,這種形式上看似矛盾的安排,其實也不能責怪有關主辦者。蓋因中共對於革命元老的冥壽紀念,早已上升到制度層面,一則則條文清清楚楚框定了元老們死後的政治待遇。據中辦、國辦九六年發布的《關於舉辦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的通知》,對於胡耀邦是按照政治局常委級由「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至於生前曾任最高職務是中央書記處書記的鄧力群,則是由「中央有關部門召開紀念座談會」,而由一位政治局常委出席。此次鄧力群的紀念會由中宣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科院等單位聯合舉行。這基本是鄧力群當年的主要權力「地盤」。王忍之、金沖及、沙健孫等左派理論權威也濟濟一堂。
有趣的是,對於胡耀邦、鄧力群這兩位截然不同的政治對手,兩場時隔五日的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評價竟幾乎如出一轍。胡耀邦是「堅守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鄧力群是「堅守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胡「實事求是」,鄧「理論聯繫實際」……只不過,若然胡耀邦的開明主義「實事求是」,而鄧力群的保守路線又「理論聯繫實際」,豈非自相矛盾?但仔細想來,當中又有不少可以理解之處。胡耀邦親民為民,堅定支持改革,贏得百姓讚譽和自由知識分子同情。但作為原教旨主義的馬列信徒鄧力群,畢生也確在戮力維護自己篤信的中共傳統統治體系與價值觀,是否「崇高」另當別論,談到其對黨的忠誠,則亦毋庸置疑。
託古改制、古為今用是中華國粹,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人物都是今日人。無論是胡耀邦,還是鄧力群,對他們的紀念,都是本自現實的需求。當前中國,雖然經濟規模實現了高速膨脹,但禮崩樂壞、道德淪喪、政治腐敗、貧富懸殊、社會族群嚴重撕裂。主張加快改革步伐的右派知識分子不在少數,而對毛時代念念不忘者亦大有人在。胡耀邦、鄧力群都不乏擁躉。
對於胡、鄧的紀念,是遵循黨內文件的固定動作,客觀上也具有安撫平衡左右勢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借紀念之際,做有利當下的政治宣示與動員。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改革征程,需要胡耀邦「實事求是、勇於開拓的探索精神」;而政治上樹立新權威體制,鄧力群式的忠誠與堅守,又是可資利用的因素。因此,靠一些紀念活動來揣度領導層偏左還是偏右,其實並不可靠。博弈角力之後的模棱兩可,往往才是常態。至於其他沒有現實價值甚至是負資產的內容,當然就隻字不提。正如《關於舉辦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的通知》明確要求,舉辦紀念活動,要重點宣傳生平業績和崇高革命精神,要有利於維護形象,有利於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所以,胡鄧之間的歷史恩怨、政治分歧、思想差異,也就無關緊要,「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