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大橋拖又拖 施政無一不蹉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只要將「明日」改成「明年」,就是香港基建一拖再拖、港府施政萬事蹉跎的寫照。國家級重點工程的港珠澳大橋好事多磨,原定一六年底完工,路政署突然改口要延長至一七年底才能完工。可惜當局的估計恐怕還是太樂觀,實際上何時完工、何時通車、超支多少、會不會爛尾,都是未知數。

路政署前晚深夜以「回應傳媒查詢」發稿,聲稱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在設計及施工過程中面對很多困難及挑戰,由於物料供應不足、勞工短缺、航空限高、環保限制以及填海沉降表現較預期慢等原因,初步估計工程需延長整整一年。但有傳媒人引用大橋物料供應商的消息,指工程可能會延誤五年,即二○二一年才能完工,遠比當局的估計嚴重。人們不能不質疑,路政署到底是不了解實際工程進度,還是刻意講大話,以「擠牙膏式」回應延誤問題。

事件還有一段插曲。前天中午,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回應大橋會否因為填海沉降問題而延誤時,曾斬釘截鐵地作出否認。數小時後,路政署便承認造成延誤的因素之一就是填海沉降不如預期,等於直接摑了邱誠武一巴。如果說路政署不了解工程進度,那麼邱誠武更是被蒙在鼓裏,港府的監管是怎麼一回事,內部有沒有溝通,不言而喻。高鐵延誤事件有驚人相似的一幕,雖然當局炒掉洋總裁以示問責,卻顯然沒有吸取教訓,仍然渾渾噩噩「堅離地」,結果是再次自打嘴巴。

港珠澳大橋工程延誤多久還是後話,眼前的棘手問題是,立法會下周討論追加撥款五十四億元,勢必遭到拉布狙擊,難免進一步拖慢工程進度。更有甚者,大橋延誤還可能連累屯門及赤鱲角連接路的工程亦受阻,造成連鎖反應。難怪立法會群情洶湧,連建制派議員都力促港府交代工程延誤原因,亦有議員擔心延誤通車會影響國際社會對香港基建水平的評價。事實上,近年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只有基建方面爛船還有三斤釘,如果連這點老本都保不住,香港就再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說來令人唏噓,港珠澳大橋作為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本有機會成為香港的新地標,早前更被國際傳媒評為世界七大新奇迹之一。但由於社會阻力大,政客搞搞震,港府無法排除阻力,致使工程一波三折,先是因司法覆核延誤近兩年,接着致命事故不斷,月前又被揭人工島不正常地移位六至七米,延誤超支不可避免。反觀大橋珠海段進展順利,澳門段也有後備方案確保如期通車,可見香港段工程延誤不僅累己,而且累人,三地政府的施工效率及施政能力,高下立判。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期有時,工程何嘗不如此?香港物流業夕陽西下,第一貨櫃港地位早已是過去式,怕就怕就算大橋有朝一日落成,也會淪為得物無所用的大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