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十二國談判達成協議,標誌着亞太地區將創建一個覆蓋全球經濟百分之四十的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之於口,不能讓中國制訂國際貿易規則,協議的達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提出各類自由貿易協定的壓力所驅使,是美國用來抗衡中國在國際規則的工具,搶奪新一代自由貿易規則的制訂權。至於對其他參加各國,也是希望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取得平衡。
協定涵蓋傳統的貨物貿易,以及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產權貿易。當中涉及很多高標準的規定,其中包括生物製劑(biologics)專利權的保護期限、乳製品市場和汽車零部件市場能否進一步開放等問題,均是此前一直拖延談判進展的核心爭議。以生物製劑為例,這是通過生物體製造或通過基因改造研製的尖端藥物,美國目前允許的生物製劑專利期為十二年,但澳洲則堅持遵照國際盛行的五年標準。不同長度的專利期和專利權保護條款,將會影響到未來的藥物價格。
此外,在具體操作上,協定的重點實際上是生產鏈融合的問題。按照協定的原產地規則,例如越南生產的服裝出口往美國,可享受零關稅待遇。可是若要享受這個待遇,越南就必須從其他成員國進口製衣原材料。
目前越南的成衣製造業,主要從中國進口棉花作為原材料。在新協定下,如果越南的生產商想要得到協定成員國的免關稅待遇,就不能繼續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