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治很現實

七一遊行的人數多寡具有指標性,乃不爭的事實。上街人數多,不論原因為何,對特區政府的管治,帶來挑戰與衝擊,甚至對中央政府亦帶來一定的政治壓力。相反,上街人數較少,政府可以鬆一口氣,大概沒有火燒眼眉的緊迫性重大議題需要處理。

今年遊行人數雖然大幅減少,是二○○三年以來的第三低,卻不能令政府掉以輕心,直接的原因,各界一致認為與政改否決後並無迫切議題有關,絕非政府施政有突出成績,或民生政策成功紓緩社會訴求,更非管治有所成就,所以政府必須自我警惕,努力改進工作,切記「頭上有一把刀」。遊行人數欠佳,相信與泛民聚焦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對七一無心戀戰有莫大關聯。七一行禮如儀,已有既定程式,人多人少的重要性,與區選贏取議席的重要性,難以相提並論。對泛民各黨派而言,區選的關鍵意義乃不言而喻。

建制派與親中陣營揚言「票債票償」,把自去年佔領運動以來的一切負面社會現象,尤其是激進派的躁動所帶來社會秩序的破壞以至撕裂,都諉過於泛民黨派。區選形勢,學界以至輿論界的主流意見,認為泛民的選情不容樂觀,溫和派尤其高危。

職是之故,泛民黨派必須在區選中至少守住現有的議席,在明年九月的立法會選戰中捲土重來。現實而言,各類「傘兵」以至勇武派也落區參選,分薄票源的威脅也不容低估。七一遊行的動員,也就微不足道了,政治其實非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