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激情過後 回歸理性

雖然政改方案被否決,香港踏入「後政改時代」,但我們不必為香港社會悲觀。民主是大家的期盼,在未來歲月理性地爭取民主,終有柳暗花明的一日。

面對香港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們應該放下爭拗,讓思緒沉澱下來,聚焦於經濟民生工作。過去一年,香港社會對立尖銳,減少了包容,損及了和諧,讓社會內耗。政改激情過後,雖有遺憾,但不應失望,實在應該冷靜面對未來。民主非一蹴而就,有待繼續努力,和平、理性是政治訴求的基本態度。

許多人羨慕台灣的民主進程,但台灣在高度民主下,藍綠惡鬥,社會內耗,讓台灣蹉跎歲月。過去,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可惜,由於內耗太大,失去了競爭力,令台灣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這是社會應有的反省。

現在,香港同樣深陷於內耗的深淵,我們應及時省思,政改問題固然重要,但不能消耗掉香港的精神。

早前,中國社科院發表《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連續十二年高踞榜首的香港首次跌至第二,被深圳超越。報告形容,香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過分着重於金融、貿易、旅遊等支柱,而忽略新興產業,制約了自身發展。連同其他有類似結論的國際報告,香港能沒有危機感嗎?

事實上,社科院的意見亦呼應了本地學者指出,香港因持續的政治爭拗,在社會穩定和政府行政效率方面均不敵新加坡,擔心未來競爭力難以保持。或許,新加坡權力高度集中的威權體制不全是香港的榜樣,但香港應學習新加坡,時刻警惕。

專業人才是提升競爭力的核心,而社會穩定是吸引專業人才的關鍵。若香港沉迷於政治爭拗,競爭力將會逐漸流失,慢慢失去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