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遍地開花 哀香江斯人憔悴

廣東省自由貿易試驗區昨日在南沙掛牌,儀式由廣東省官員主持,香港官員成為陪襯角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內地持續改革開放的進程,就是香港不斷邊緣化的過程,粵港合作主客易位,令人感慨萬分。

自貿區被視為內地第三波改革開放,在上海先行先試後,如今推廣到廣東、天津及福建。三個新自貿區既複製與推廣上海的制度及經驗,又各具特色,廣東自貿區的戰略定位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區」。具體到市場領域,就是消除通關、人才、資金自由流動的障礙,促進服務業在粵港澳三區的發展。

粵港方面都對自貿區表達了期望。廣東官方指出,過去向香港開放多個服務業領域,但「大門開了,小門未開」,自貿區將試驗打開所有的大門與小門,目前已有六千多家企業進駐自貿區。港府發言人則表示,粵港合作一向非常密切,相信自貿區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強兩地合作,在不同的領域特別是服務業方面為粵港兩地企業創造更廣的合作空間。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粵港雙方大談合作,觥籌交錯,可惜主客角色早已轉換。想當年,內地文革結束,百廢待興,鄧小平在深圳沙頭角眺望香港,決定參考香港經驗,並借重香港資金、技術及人才,推動內地改革開放,當時劃定的四個經濟特區三個在廣東,完全是香港因素使然。從此,內地發展日新月異,而香港則每況愈下。回歸前,香港經濟規模佔全國百分之十八,現在跌至不足百分之三。若以城市論,北京、上海早已超過香港,廣州、深圳等後來居上,香港淪為中國的二流城市。老實說,除了金融業,內地各方面均已超越香港,廣東自貿區有沒有香港的「深度合作」,其實無關大局。

香港不斷邊緣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可悲的是,不少香港人缺乏危機意識,仍然孤芳自賞,大學生對到內地交流不屑一顧,甚至視為洪水猛獸,遑論把握內地發展的機遇。尤其是整個社會陷入政改爭議,沒有多少人關心經濟與民生,更沒有多少人關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設立自貿區對香港有何影響。激進勢力推動港獨思潮,主張閉關鎖港,更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只會令香港走上自毀之路。香港玩死自己,對內地並沒有甚麼損失,反對派以為綁架香港就可以迫使中央在政改讓步,根本是自欺欺人。

內地日益崛起,香港不斷衰落,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香港積極融入內地經濟發展的大潮,仍然可以發揮獨特的價值,若繼續自我孤立,只會加速沉淪。以水貨問題為例,自貿區的政策之一就是對外國貨品減稅或免稅,深圳前海更計劃開辦港貨城,當內地人不再來香港旅遊購物,香港人雖然耳根清淨,但香港同時也會變成一座死城,這難道就是大家想見到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