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讚讚你:
我要讚讚你:義教不孤單

每年一會的感情有多深?大學生羅偉特(Victor)中學時曾隨團到內地探訪愛滋遺孤,活動後對做義工服務有深刻反思,認為一次性的探訪對遺孤幫助有限,於是聯同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義工團,充當大姐姐及大哥哥,每年定期到安徽孤兒院及學校進行探訪及義教,並因應孩子的成長訂下年度主題,教授不同知識。四年來,義工與遺孤建立深厚感情,猶如親人,見證孩子成長的一點一滴,盡是感動。

「只係去一次探訪,每次一個星期,對小朋友有咩影響呢?對於遺孤嚟講,佢哋需要嘅係一個哥哥姐姐,分享生活同埋想法。」現時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三年級的Victor指,中六時曾與曹曉東(Michelle)及石嘉敏(Elise)到安徽「愛滋村」探訪,當地有不少小朋友的父母因愛滋病離世,成為孤兒。他們由較年長的孤兒院員工照顧起居飲食,但要找個年齡相近的人分享成長歷程,卻苦無對象。

每年一會 伴孤兒成長

Michelle認為,遺孤與探訪者的關係,應該是長遠而深厚,才能對遺孤成長有正面影響,「做義工唔係參觀動物園,探完就走,而係同一班人陪伴住佢哋成長,做佢哋嘅『垃圾桶』,接收負能量。」三人決定與遺孤訂下「每年一會」的約定,趁暑假或聖誕節假期前赴安徽探望他們,分擔苦與憂。Victor指,每年都會配合小朋友的成長,制訂義教主題,「第一年去就認識大家,第二年就教佢哋英文等知識,發現佢哋原來連國家主席都唔知係邊個,第三年去到就教佢哋常識,上年主題就係青春期成長教育。」

四年來,三人見證遺孤的成長,由當年害羞又不懂事的小孩,變得獨立又貼心,令他們深感安慰。Elise憶述起與遺孤相處逸事,亦感動得眼泛淚光,「有個小妹妹,我第一次見佢得四、五歲,仲要我照顧佢。但上年我去嘅時候咁啱病咗,佢叫當地義工畀張床我休息, 又拎暖水袋畀我用,仲跑上跑落睇吓我情況,一瞓醒第一眼就見到佢,比屋企人仲關心我。」三人不約而同認為,在遺孤身上得到的,比他們付出的還要多。

圖:吳啟偉、受訪者提供

文:溫盈盈

逢周日刊出

提名熱線:3600 9999

Fax:3600 9900

E-mail:like@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