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港人內地個體戶

香港人經常忽略珠三角的龐大消費市場。我們很關心加工貿易企業在珠三角衰落,卻沒有提到港式茶餐廳在珠三角遍地開花。

CEPA其中一條重要的政策優惠,是港人可在珠三角作個體戶。據香港白皮書所載,截至去年底,內地註冊的香港個體戶近六千戶,僱用人員萬六人,平均每戶聘用超過兩人。在香港,房地產於八十年代起飛前,經濟主要是小微企業經營,更多的是小商販、大牌檔等,即內地所稱個體戶。當然,今天的珠三角已比八十年代前的香港繁榮,但市場上還有眾多空間供個體戶發展,甚至連批發市場(如東莞虎門、廣州十三行等)還可容許個體戶插戶,都是小攤小檔,賣的東西卻可以是時裝、裝飾,甚至比香港的女人街更勝一籌。

香港人北上內地作個體戶,賣東西可以靠在香港培養出來的品味、眼光,賣服務則靠香港的一套。即使內地稅費高於香港,但屬市場一致,只要產品服務勝於別人,一樣可有銷售機會。例如,在香港進口南韓、日本、台灣、泰國等地的產品,進關完稅後銷售,也可進口歐洲產品,不靠品牌,而靠質量、設計;不賣大件東西,免致價格過貴,而賣各種小裝飾、小擺設等等。在深圳一帶,港人亦應可開辦補習社,替雙非、單非乃至父母皆是港人的子女服務,還有提供海外留學、遊學指導等。

香港的創意要市場結合,珠三角的龐大市場正可作創業起步點,先作個體戶,再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