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反服貿」已傷台灣元氣

台灣「反服貿風波」迄今仍未收科,雖然學生撤場氣氛漸濃,但已導致立法院癱瘓了三星期,許多其他法案的審議工作亦無法進行,使台灣大傷元氣。

別的不說,僅是兩岸「服貿協議」拖而不決,台灣經濟方面已損失不少。因據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評估,兩岸經貿自由化,估計可使台灣的GDP增加百分之一點八三,約相當於年前發放「消費券」三倍的效益,且可增加就業人數多達逾二十五萬人。但而今,這些願景未知何時可以實現。

曾幾何時,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當地的工業和電子業曾輝煌一時,但近年已陸續被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超越。此外,台灣的服務業更是一直滯後於人,打不開國際市場,而兩岸服貿協議幾乎等於大陸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向台灣開放,有助打開局面,當中的好處不言而喻。單以電影業來說,台灣電影如能打入大陸市場,收益將有多大,不難想像。

民進黨執政時期,只顧搞政治,搞分裂,使兩岸關係陷於低谷,亦導致台灣經濟一沉不振。直至國民黨重新掌權,兩岸關係才現轉機。今年二月,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晤於南京,成為兩岸政府第一次官式交流;「習馬會」何時出現,亦即成為人們期待的話題。

正當兩岸關係愈來愈熱絡,這個時候發生「反服貿風波」,顯非偶然,鏡後可見到綠營「反撲」的影子。

台灣學生淪為島上政治鬥爭的工具,而社會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港人對此是否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