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學生應退場了

學運爆發佔據立法院二十一天之後,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終於出手到立法院關懷學運的學生,並呼籲學生退場,給了靜坐示威的學生一個下台階,希望他們能光榮撤退。由於王金平承諾先制訂立法院監督機制,學生的訴求應已達到,社會的氛圍也都認為學生應到了退場時間。

反服貿的出版界郝明義及導演柯一正都出面呼籲學生可以光榮退場,因之學生若不做出正面回應,難以得到社會的同情支持,學運也將失去了正當效益。星雲大師也呼籲學運點到為止,讓社會恢復平靜,建議馬英九展現恢宏氣度,與學生對話。

國民黨對於王金平的單方面宣布先訂監督條例後審服貿,讓服貿的審查通過拖延,未能如國民黨預期。國民黨念茲在茲的是服貿協議的通過,而非學生們的退場,將學生退場的責任推給王金平。

馬王之鬥從去年「九月政爭」開始,王金平先取得勝訴保住了黨籍,今又展現關懷學生的風範,回應學生的訴求,希望學生退場,但學生們認為馬英九為何不能來與學生對話,對服貿協議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由於學生的訴求不斷升高,馬政府的姿態也抬高且相對的強硬,學生在社會的壓力下可能盡快退場,但是內心的不平轉為其政治的取向,反政府成了青年們心中的糾結。

這場學運有藍綠惡鬥,綠營在學運的後期已失去影響力,更無力主導學生們的動向。而馬王政爭仍未落場,不能相忍為國,青年們對前程茫然,對兩岸進程下的惶恐,這均是學運的背景。若北京不願聆聽台灣人的心聲,而僅歸咎於民進黨的逢中必反,如何能掌握台灣社會的脈動,又如何能踏上統一之途,台灣的未來未必會依照北京的規劃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