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近年積極開拓本港市場,利用香港作為「跳板」,繼而邁向國際,透過在港併購迅速擴大規模,導致本地中小型銀行買少見少,滙豐及恒生的主導地位亦受到威脅,有券商更直言,兩行將成為輸家。
創興銀行賣盤近日終於落實,由越秀企業以116億元併購。而永亨銀行亦傳接獲買家洽購,令中小型銀行併購熱潮再現。其實早於十幾年前,大型內銀已搶先於香港市場「插旗」,透過收購華資銀行以壯大規模。二○○○年,工行收購友聯銀行,其後易名為工銀亞洲,為內銀進軍香港揭開序幕;○六年,建行購入美國銀行在港業務,成立建行亞洲;○八年,招行更以3.1倍市帳率收購永隆銀行,可見內地金融機構一直覬覦本港華資銀行。
在四大國有銀行之中,中行可透過子公司中銀香港拓展業務,唯獨農行目前在港經營的業務範圍相對狹窄,並未涉足零售層面。去年農行一擲48.8億元在中環購入整幢物業作為總部,市場人士已估計農行或有意拓展零售銀行市場,並可能透過收購本地中小型銀行,以加快發展步伐。
內地銀行近年加快向外擴張步伐,在香港市場的參與亦日趨活躍,這些銀行財雄勢大,令本地中小型銀行的經營環境更添困難,而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不斷提升,亦令部分銀行的大股東意興闌珊。
從中資銀行角度看,本港銀行的管理架構完善,擁有良好管治水平,及與國際接軌,都是協助中資機構「走出去」的理想選擇。
倘若永亨成功賣盤,在本港上市的中小型銀行之中,只剩下東亞銀行及大新銀行,過往一度盛行的家族經營銀行模式,亦將走向尾聲。
內銀蜂擁進入香港市場,不僅中小型本地銀行首當其衝,連帶大型銀行的主導地位亦受影響。里昂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主管Derek Ovington早前指出,過去二十年陸續有中資行加入香港市場,不斷蠶食本地銀行的市佔率,預料這個趨勢將會持續。
在本地銀行之中,里昂認為恒生及滙豐銀行最受負面影響。自中行旗下的中銀香港於○一年成立以來,為恒生的零售銀行業務帶來激烈競爭,里昂指其按揭、存款及消費信貸的市佔率都出現收縮,間接拖累母公司滙控。而滙豐、恒生不得不犧牲部分利潤以保市佔率,以致撥備前盈利佔平均資產的百分比,自○○年以來整體趨勢下跌。
畢馬威會計師行上月發表的《2013年香港銀行業調查報告》顯示,若以總資產、稅前盈利、總存款計算,滙豐銀行的市佔率仍然佔首位,其次為中銀,恒生排第三位。
圖/文:產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