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來源少 舊區重建快出手

針對樓市熾熱,梁振英政府打出一套組合拳,繼日前推出以增加中短期房屋供應為主導的十招後,市建局亦加快市區重建步伐。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已完成首個「需求主導」模式的舊樓收購,而第二輪「需求主導」計劃反應不俗,這對正為地從何來而發愁的港府而言,不啻及時雨。

「需求主導」重建計劃堪稱一項創舉。過去,當局主動物色舊區收樓重建,但阻礙重重,沒有掌聲,反惹罵聲。現在反其道而行之,由舊樓業主主動提出重建,一旦有八成業主同意,當局就可以展開收購重建程序。舊區重建由自上而下、長官意志,到自下而上、順應民意,大大減少阻力。

「需求主導」重建計劃首戰告捷,證明這個模式是可行的。該項目位於深水埗,每方呎收購價近九千元,被視為市建局成立十一年來的里程碑。同時,局方正向大角咀兩個項目的業主提出收購,期望年底取得突破。尤令人鼓舞的是,「需求主導」計劃第二階段上月截止,共接獲三十四份申請,較首階段的二十五份為多,顯示業主與當局合作的意願上升。張震遠表示,他相信「需求主導」模式將成未來方向。

眾所周知,本港房屋問題源於供求失衡,而要增建房屋,首先要解決「地從何來」的問題。土地供應不外乎三個主要來源,一是改變土地用途,將農地或荒地改建樓宇;二是填海造地;三是舊區重建。事實上,香港並不缺少土地,目前已開發土地僅佔總面積的兩成三左右,只要將開發面積增加一至兩個百分點,就可以解決住房問題。問題在於,目前大部分未開發土地位於郊野公園,開發受到限制;不少農地雖可開發,但環保壓力甚大,而如何安置村民也是棘手難題,這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遭到反對可見一斑。另一方面,填海造地阻力更大,在今日的政治現實之下,幾乎不可能。比較之下,舊區重建雖然亦面對不少困難,但顯然比前兩者要容易一些,如果政府能善用市區現有資源,相信能有一番作為。

目前市區舊樓不少,據統計,五十年以上樓齡的舊樓約四千多棟,四十年以上的逾萬棟,不少樓宇因年久失修而殘破不堪,淪為危樓,居民日夜擔驚受怕,只要收購價錢公道,相信他們樂意重建以改善生活環境。如此一來,既可以改善市容,消除安全隱患,又能增加市區房屋供應,一舉數得。

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市區重建問題相當複雜,工作量繁重,市建局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獨力承擔。要加快市區重建,政府必須解放思想,展示新思維,如放寬種種限制,鼓勵私人企業參與重建、業主集資重建等,同時加快審批程序,簡化流程。無論如何,增加樓宇供應刻不容緩,當局做事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慢條斯理,拖拖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