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學術造假,古今中外,為粉飾自己的履歷而造假者,可謂不勝枚舉。學術造假,一為虛名,二為實利。
近來較多人談的是「湯普森現象」。湯普森是美國雅虎第四位CEO;他原擁有斯通希爾學院會計學學士學位,卻在簡歷上謊稱自己獲得該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就此一事件,他被迫離職。
有人慨嘆,湯普森的悲劇在於因造假學歷而身敗名裂,這是虛名之累,照道理,湯普森原已擁有斯通希爾學院學士學位,犯不着再編出一個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事實上,即使他沒有甚麼計算機科學專業學位,也不會妨礙他當上雅虎CEO。
當然,湯普森的悲劇,更在於他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失去了全部機會;有學者指出,他的悲劇,呼喚社會再塑誠信。
為虛名造假,固可笑可悲;那麼,為「實利」造假,其情是否可憫?最近,內地的廈大醫學院,話說有女教授名傅瑾,○四年應聘廈大講座教授時出示「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影印本,而實情她根本沒在哥大讀博士。事情隔了這麼多年,廈大才揭發此單造假案。
傅瑾受聘廈大醫學院特聘講座教授,當年才四十五歲,其學歷造假本領固然令人佩服,而廈大的審核程序更曲折離奇。大佬啊,係醫學院講座教授而唔係小學雞教師,好歹混了好幾年,這「假」博士倒有「真」本領,又點到你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