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自由中國號

今年是「鐵達尼號」沉沒百周年,世上仍有無數的人在記憶片段和電影中,追憶這段充滿愛情神話的旅程。

台灣也曾擁有一艘超過百年歷史的古帆船——「自由中國號」,它將在本月底從美國啟程,預計五月中回到台灣。「自由中國號」沒有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只是由五位台灣船員及一位美國人駕駛,於一九五五年四月由基隆港出發,經過日本沖繩、橫須賀,橫渡太平洋,到達美國三藩市,歷時一百一十四天。這艘僅靠風力和人力的船後來在美國流浪超過半個世紀,不僅載負着台灣航海史重要的冒險記憶,更寫下橫渡太平洋探險的歷史篇章。

「自由中國號」的確有其歷史價值。一八九○年,這艘船在福建馬尾建造,在基隆港下水,故命名「基隆號」。一九五五年,這艘船參加美國國際帆船比賽,經當時台灣省主席嚴家淦更名為「自由中國號」。這場冒險之旅,探險家為五位台灣青年人及美駐台副領事麥克文。他們僅僅靠着簡陋的帆船,便度過了無數月黑風高、波濤洶湧的險境。當時,船上沒有電子儀器,途中舵柄更數度被暴風雨打斷,但這六壯士終於克服了萬難,穿過驚險無數的挑戰,成功抵達美國,可惜已錯過了帆船比賽。不過,這段勇敢的史話,讓三藩市漁人港都要為其立碑紀念。

「自由中國號」年久失修,風采不復,而六位船員中有三位已作古,但有心人奔走呼籲,寫信給馬英九,希望台灣能出面協助搶修、保存這艘古帆船。在台美民間及官方的溝通協調下,「自由中國號」終可回到台灣再修復,惟由於船體已脆弱不堪,回家的路如同當年揚帆太平洋一樣艱辛,運送回台也是一大工程。尚幸歷盡千辛萬苦,這段值得我們驕傲的航海冒險史再度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