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達到臨界點 中產人士也怒吼

「被壓榨的中產階層(Squeezed Middle)」,是牛津字典早前評選的二○一一年度代表字,代表在經濟動盪之下負擔最重、又最沒有辦法減輕負擔的一群人。香港其實也有類似的字眼,如「中慘」、「偽中產」、「被中產」等,字眼更簡潔,而內容更深刻。

新年伊始,也是中產人士最感徬徨無奈的時候,因為納稅人大都在年前接到稅單,不得不承擔納稅人的義務。另一方面,夕陽政府即將發表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是否推出扶貧解困措施,受到各界高度關注。有中產團體發動慢車遊行,要求港府在預算案中提出多項措施減輕中產人士的負擔,包括增加薪俸稅免稅額、擴大供養父母免稅額、提高差餉寬免上限、提供十五年免費教育、回購私隧以及成立中產創意工業委員會等訴求。

一向沉默的中產人士也要發出怒吼,證明他們再也忍無可忍。本港稅基狹窄,中產人士是納稅人主體,雖然他們對庫房貢獻最大,但得到的照顧最小,享受的福利最少,在政府眼中,中產人士只是一部部予取予攜的提款機。更不堪的是,政府又以推動醫療保險為名,企圖剝奪中產人士唯一享受的公共醫療福利。在甚麼都要「食自己」的情況下,他們的負擔日益沉重。

對中產人士來說,供樓無疑是最大負擔,很多人盡其一生為蝸居打拚,是名副其實的「房奴」,是香港高地價、高樓價畸形經濟的最大受害者。近年本港樓價飆升,高與天齊,中產負擔隨之上升。處於中產下游的所謂「夾心階層」更是痛苦不堪,由於收入剛剛超過申請公屋的限額,又沒有足夠的資金買私人樓,他們不是長期「賴」在父母家中,就是以高昂的代價租房,這是本港劏房、板間房遍地開花的根源,早前旺角排檔大火延燒附近唐樓劏房,揭出中產人士的悲歌。縱然他們死慳死抵,最終變成有樓一族,扣除供樓開支之後,收入已經所剩無幾,說他們比公屋住戶更加令人同情,一點都不過分。

除了供樓,中產人士大都要供養年邁父母,供養子女上學,還要為他們安排補習等課外活動,這些都是不菲的開支。如果要供車,經濟狀況就更加窘迫,如今油價高企,過隧道費也長漲長有,令他們百上加斤。

在通脹如虎、百物騰貴之下,中產與基層一樣日子不好過,政府扶貧紓困本來是應有之義。然而,即使港府迫於壓力不得不「派糖」,中產人士亦總是被忽略,得到的往往是最小粒。事實上,港府欺軟怕硬,欺善怕惡,誰抗議的嗓門最大,誰的訴求就得到關注,沉默的中產常常落入被遺忘的角落。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產所得與其對社會的貢獻不成比例,怎麼能不怒火中燒呢?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如今連他們也忍無可忍走上街頭,向不公不平不義的夕陽政府發出怒吼,反映民怨沸騰已達到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