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安居有價 窮人望天打卦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對長者屋的需求有增無減,房屋協會趁勢推出富貴長者屋計劃,最快三年後提供一千六百個單位。可惜,這個計劃未能贏得掌聲,反而引起「敗家仔」、「緩急不分」、「不幫窮人幫富人」等批評,儘管房協主席楊家聲強調有關項目未獲政府資助,也並非地產項目,沒有偏離房協的宗旨和營運目的,卻未能釋除公眾的疑慮。

這項推銷「雋逸生活」概念的富貴長者屋計劃引起劣評如潮,決非偶然。根據房協計劃,兩個位於北角及天水圍的富貴長者屋項目只租不賣,租戶需預先一筆過繳付「租住權費」,以六十五歲長者入住最小的五百呎單位計,「租住權費」約需四百萬元,每月還要另交管理費,若使用二十年,租金堪比半山豪宅,這還不包括選用秘書服務、醫療及養生設施的其他收費。能一次過拿出四百萬元的申請人,肯定非富則貴,他們本身沒有居住問題,只是希望有一個清淨舒適、配套齊全的安老環境,以香港富貴人士之多,這類長者屋相信有一定的市場。

問題是房協並非私人發展商,而是公營機構,職責是為買不起及租不起私人樓的基層市民解決居住難題。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房協,最初是為逃避內地戰亂而南下的難民提供住所,後來獲港府以低於市價批出土地,興建供低收入人士入住的房屋,如七十年代參與興建公屋,八十年代參與興建居屋,九十年代參與興建夾屋,奠定其作為本港兩大資助房屋提供者之一的地位。顯而易見,房協的使命及存在價值在於填補私人房屋市場的不足,主要是為低收入者服務。

過去十年間,由於港府房屋政策失誤,夾屋及居屋停建,房協基本上投閒置散,市場上缺少受資助的中低價樓宇,這是本港樓市飆升的重要原因。現在港府決定復建居屋,加上人口老化對長者屋需求甚殷,房協又有了用武之地。惟令人失望的是,房協不是集中力量為低下階層解決居住問題,對數以十萬計居於劏房人士視而不見,卻將眼光瞄準富貴長者,為他們提供租房服務,這不是本末倒置嗎?這不是不務正業嗎?

再說,房協聲稱富貴長者屋沒有獲得政府資助,這也是取巧的說法。房協過去透過出售居屋、夾屋等收益,累積資產高達二百八十六億元,這些難道不是公帑?除非房協可以證明建造富貴長者屋的資金源於其他渠道,否則就很難自圓其說。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在土地資源稀缺、樓價高企難下的今天,當務之急是多些建造資助房屋,為大量無殼蝸牛提供棲身之所,至於富貴長者希望有貼身的醫療及養生服務,可以透過私人市場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根本毋須房協越俎代庖。希望房協牢記本身宗旨,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