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最受關注的議題,首選是土地及房屋政策。房屋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復建居屋與增建公屋,影響中產及基層市民的住屋及生活質素。
香港地少人多,居住空間長期不足,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近年私樓市場的定價急升,市區新建樓宇的呎價介乎九千至一萬元的比比皆是,嚴重脫離年輕中產階層的收入水平;八十後一代尤其不滿發展商的巧取豪奪,令房屋議題變得非常政治化。
「反地產霸權」這個口號近年響徹雲霄,反映市民對財團壟斷土地,挾高樓價、謀取暴利的不滿。中大亞太研究所上月初公布研究結果,七成受訪者認為本港存在嚴重的「地產霸權」,更有六成五人指地產商只顧賺錢,不顧社會責任。學者直言,政府必須認真處理房屋這一個深層次矛盾。
學者向曾蔭權提出不少意見,普遍認為增建公屋,以縮短低收入家庭的輪候時間,兌現三年上樓的承諾;更有建議參考前港督麥理浩時期的經驗,重新制訂大規模興建公屋的計劃,進一步放寬資格,以保障低下階層的住屋權利。
近日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施政報告會公布政府推出更多中短期住宅地和公屋用地,其中規劃署接到指令,盡力尋找可改作住宅用地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政府同時希望房委會研究,在符合通風、微氣候評估等條件下,能否盡量增加公屋的密度或高度,讓公屋大廈可加多數層。
估計各界會支持政府以積極及進取的姿態加快土地供應,滿足居屋及公屋興建的需求。問題是,政府決心有多大?還是虛應周旋,把老問題留待下屆政府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