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打開印度之門

自從《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聞世以來,令世人震驚距離美國遙遠位於地球另一方的印度,正承接着美國公司入夜後未完成的任務,舉凡高科技與金融業,印度都展現了驚人的爆發力,印度的發展不可預測,歐美各國也開始注意到印度的發展。

金融海嘯後,全球的經濟重心明顯向亞洲傾斜,而其中中國與印度的崛起最受矚目。雖然印度是一個貧富懸殊極大的國度,其王宮建築之美、貴族擁有傲人財富,而同時貧民窟卻十分悲淒與窮困,但它進步的一面超越了其他的國家。

印度努力開創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自一九九一年開始進行經濟改革,二十年來,人均所得增長了五倍以上,就算民間企業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尤其是資訊軟體業的發展,幾乎搶佔了世界重要市場,香港這國際金融中心也愈來愈多這方面的印度專才進駐。可見,印度資訊軟體業的成功,使得印度已成為全球軟體外包中心。

印度也是人口眾多的國家,過去十年來,印度經濟平均增長率達百分之七,在大型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在未來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發展潛力無窮。

台灣也開始注意到印度潛在巨大的市場,經建會近赴印度招商,初步規劃互設台灣工業園區與印度村,尋求未來具體合作的模式,並尋求與印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正如馬英九今年初表示「ECFA是開啟台灣區域整合的第一步,台灣將扮演亞洲經濟整合的重要推手」。

台灣要成為開拓印度市場的重要推手,但與印度簽訂FTA還得看北京的態度,北京應是樂觀其成,台印的連接不會損害北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