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夕陽政府難覓才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位置懸空,副局長蘇錦樑署任時間愈長,曾蔭權政府的看守特質就愈明顯。道理不難明,曾政府餘下管治時間僅一年多,無論空降或內部提拔的才俊,顧慮的因素必然多,極可能是付出多,回報少,尤其要承受空前的政治壓力。

今明兩年為選舉年,政府本來就弱勢,財政預算案如非日本爆發核輻射世紀危機,相信民意反對的聲音會相當巨大,曾政府算是幸運過了一關。

問題是,社會潛存已久的深層次矛盾陸續爆煲,政府受輿論與民怨重重圍困,司局長為公共政策的紕漏不斷「補鑊」而疲於奔命,劉吳惠蘭終於能脫離苦海,誰願意反其道跳入火坑?選舉年,政客及特首參選人皆以抨擊政府施政為取分之匙。

偏偏商經局涉及最多政策部門,絕對是吃力不討好。地產霸權及大財團欺壓小市民,不受歡迎,卻是局長主要游說對象與合作夥伴,稍欠政治智慧,隨時成為「官商勾結」的標靶。

法定最低工資的落實迫在眉睫,政府在「有薪休息日」上作出重大讓步,令中小企措手不及,埋怨政府不斷向勞工界讓步,一旦群情洶湧,商經局局長勢成磨心。勞福局惹的禍,卻要商經局付出代價,非始料所及。

富爭議性且幾面不討好的《競爭條例草案》立法,務必於明年七月完成,曾蔭權已作出承諾,可說是許勝不許敗。新局長上台伊始,即需要全力以赴,游說五大商會,無論如何要支持立法,情況卻極不樂觀。

前任局長馬時亨早前指出繼任人必須「有能力、有衝勁,且政治方面要有智慧」,可能還要加一個「忍」字,且看高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