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歷史學家而言可研究的史料非常多,原來對食家來說亦非常珍貴,因為史籍多,可以了解到歷代帝王的飲食喜好,好像今日介紹的八寶鴨,早在清代已有,有說源自上海蘇幫菜,是乾隆最愛的菜餚之一,除成為當代御膳外,更是後世的宴席菜,甚至是農曆新年的賀年美饌,究竟它「味」力何在?一於聽聽名廚馬榮德師傅介紹。
八寶鴨最早見於清朝史籍,如清《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等便記載了這道菜,此菜源自江蘇,當時有位廚師以吉祥數字「八」作餡料數目,在鴨內釀餡蒸煮而成,經演變後於江蘇菜、魯菜、川菜等都有不同的烹調方法。
有指這道菜是乾隆其中一道非常喜歡的菜式,據乾隆三十年正月南巡時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正月二十五日,蘇州織造普福進糯米鴨子,萬年春燉肉,春筍糟鴨,燕窩雞絲」,當中的「糯米鴨子」就是指的就是糯米八寶鴨。
此外,在《滬游雜記‧酒館》記載,八寶鴨是上海某蘇幫菜館的名菜,流傳至今演變出多個故事來,有指在清光緒年間當地一間上海老飯店,原名叫榮順館,後來搬去城隍廟並改名繼續經營,原本只做家常菜,有日一位熟客買來一隻八寶雞作菜,雞內釀有栗子、筍粒、火腿和蓮子等餡料蒸熟而成,大廚研究後,將此放在菜單內,更備受食客歡迎。後來廚師加以改良,用肚子較大的鴨來製作,可以容納更多分量的材料,將8種食材混合成餡釀煮,並命名為八寶鴨。
另一說法是,相傳林則徐任江蘇按察使期間,下令禁煙,有日微服出巡,竟見一條船上飄來縷縷煙霧,感到有可疑,故向船家探聽,誰知船家真的拿鴉片煙出來,當時林則徐大怒,剛巧看到桌面的八寶鴨,便借題發揮指船家如這道菜的去骨鴨般沒骨氣,出賣國家,後來這件事在江蘇一帶流傳,令八寶鴨這道菜廣為人知。「八寶鴨」流傳多年,於2018年更被評為中國菜之上海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八寶鴨既然是宮廷菜式,手工自然相當考究,馬師傅指炮製八寶鴨最好選用約2至3斤重的米鴨,在頸位置開孔去骨,釀入蓮子、花生、紅豆、鹹蛋黃、薏米、糯米、百合和肉粒。他解釋道:「傳統的八寶一般是用這些材料,多年演變亦會用上不同種類的餡料,有時甚至多過8款,好像我就加入了金華火腿,令味道更鹹香。」他之後利用鴨頸繞過雙翼打結封口,之後以老抽上色,炸香以定型,然後以八角、薑、果皮等一起蒸煮。八寶鴨外酥香嫩、餡料豐富,入口軟腍而味濃,最重要是,葫蘆造型富福祿吉祥寓意;八寶餡料亦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之意,故成為不少家庭過年過節的應節佳餚。
大家稍為留意,應該發現傳統中菜入面,有不少經典的鴨饌,如八寶鴨、北京烤鴨、四川樟茶鴨、湖南臨武鴨等,各有風味、各有捧場客。
中國傳統中,八被視為吉祥的數字,除常用於祭祀或風水,亦有很多菜式以此命名,如八珍豆腐、八寶鴨、八寶粥、八寶飯和八寶辣醬等。
撰文:林佩婷
部分攝影:莫文俊
查詢電話:2866 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