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有史以來,都以孝治天下,所以有「百行孝為先」的寶訓。但是,到了元朝滅宋,一位有良知的讀書人郭居敬,把歷史上二十四位孝行昭著人物故事繪圖配詩,作為兒童的啟蒙讀本,以免孝道隨國土一併淪亡,這就是《全相二十四孝詩》,二十四位孝子都是歷史人物,由上古的虞舜聖人,到春秋五位儒家傳人,到西漢、東漢、後漢、三國、晉、唐、宋。絕大多數都是真有其事。元朝皇帝覺得有必要繼續以孝治國,透過幾位漢族重臣,延攬郭居敬做官,但遭郭居敬堅決拒絕,而《二十四孝》仍受到皇家、官家及尋常百姓家重視。
在飢餓中痛失父母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更加弘揚孝道,他的原配助他打天下,管理皇宮內務,並為國家大事提出建議。朱元璋登基後十四年為自己和皇后修陵墓,翌年,皇后病逝,謚號「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這座陵墓命名為「明孝陵」,《二十四孝》得以發揚光大。
清滅明,清朝歷任皇帝都很重視孝道。清太宗的皇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孝莊皇后,她是順治的生母,順治登基,她就成了孝莊皇太后。康熙是她的孫,康熙繼位,她就是孝莊太皇太后。一個女流之輩,協助丈夫、兒子、孫子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為清朝五帝盛世奠下基礎,靠的就是一個「孝」字。《二十四孝》成為皇子皇孫必修科目,孝也成為選拔人才的其中一個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