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三界五行:心靈富足從無到有

無、空、虛、靜,是佛家崇高的追求,是禪修的目的。無生有,空包容,虛得益,靜生慧。禪宗六祖慧能為甚麼作了一首20字的偈詩,就能獲得五祖將達摩祖師衣鉢相傳?全因他參透了「無」的真諦。

慧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每句都有一個否定詞:無、非、無、何;眼中沒有菩提樹、明鏡台、一物、塵埃,心中就清靜,心清靜,就能看透一切真相。六祖慧能對「無」的頓悟是一個禪修的最佳榜樣。另一個例子,就是宋代高僧無門慧開。

他少年剃度出家,立志參透禪機,後來到江蘇萬壽寺跟月林禪師參禪,禪師只給了他一個「無」字為課題。之後,無門慧開苦修6年,仍無法參透箇中奧妙,他向佛祖發誓,不參透「無」字,不眠不休,如有懈怠,全身爛透!最後有一天,慧開在幽靜處參禪,忽聞大雄寶殿鐘鼓齊鳴,豁然開朗,大徹大悟;隨即把心境告訴師傅。師徒二人展開一番激烈討論,所言所行盡得六祖「無念、無相、無性」之妙。後來,無門慧開被宋理宗尊為國師。

方向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