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淡友」巴斯乘機再向滙控發難

踏入新一年,中美金融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隨着1月11日到來,各大美資有份參與的基金都着手剔除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列入「黑名單」的中資股,更有「大鱷」再度點名要求制裁「親中」的滙豐控股(00005),這是香港金融中心的象徵,亦預示着環球金融中心有大執位之勢,得失成敗或許很快就揭盅。

達利奧:華有力主導國際金融

曾準確預測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而大賺且名聲大噪、近年多番看淡港元及人民幣的美國知名金融大鱷巴斯(Kyle Bass)重申,建議美國政府應制裁滙豐銀行,以切斷中國的「阿基里斯腱」(意指要害部位),因其違反2014年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和解協議。滙控股價昨日下跌0.92%,收報43元。

相反,近年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的創辦人達利奧(Ray Dalio)認為,基於歷史發展經驗,認為未來中國將取代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他強調,儘管目前中國仍有不足,但此大事件早晚會發生。縱觀往績,最大貿易國通通都會演變成國際金融主導者,並取得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過往數百年就從荷蘭到英國,再到美國,現在又到了重新轉移的時間了,因疫情凸顯了中國當局的治理能力和經濟表現。

事實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內地去年是極少數在疫情下仍能持續增長的經濟體,滬深300指數期內大漲約27%,國債市場已被全球3大債市指數悉數納入。

另一個對金融中心地位虎視眈眈的國家是日本,當局正謀求趁香港局勢動盪而吸收大批金融人才和企業,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綜合媒體分析,新加坡、東京等大城市都有意增強作為亞洲金融重鎮的地位,日本首相菅義偉積極布局,期望因為疫情自世界各國回歸的企業家和金融人才,能為東京的金融地位打下基礎。

至於傳統金融重鎮倫敦及紐約皆面對不同難題,前者仍受困脫歐不明朗因素,後者則受政局拖累。一齣環球金融中心大洗牌戲碼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