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去年率先走出疫情,帶挈一眾亞太地區製造業復甦,上月數據向好。不過,若單看內地最新數字,復甦勢頭似乎開始放緩,加上歐美疫情依然嚴峻,預示未來數月區內難再有驚喜。
IHS Markit數據顯示,日本去年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上升至50,為2019年4月以來最高;同月台灣製造業PMI更躍升至59.4,創出10年以來最高水平;南韓上月製造業PMI保持在52.9,為連續第3個月高於50的盛衰分界線,反映製造業擴張。
南亞和東南亞經濟體上月的製造業PMI也略有改善,印度從56.3上升至56.4;印尼從50.6進一步升至51.3;泰國上升;越南也回到50以上的擴張區域,高見51.7。不過,菲律賓逆勢下滑,仍處於50以下的收縮領域;馬來西亞縱使回升,也仍低於50。
展望未來,分析師指出,由於內地工業增長經過最近幾個月的強勁擴張後開始放緩,亞洲其他地區的生產未來可能會降溫。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據已顯示,以國企為主的內地上月官方製造業PMI由52.1回落至51.9,主因是產出和新訂單偏弱;而昨日出爐、以民企為主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上月則報53,較去年11月的10年高位放緩1.9個百分點,並低過市場預期的54.7。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指,考慮到去年上半年的低基數效應,未來半年宏觀經濟指標按年比較將更強,惟需重點關注是原材料價格快速上升,導致企業成本壓力增加及對就業帶來負面影響,考驗官方退出寬鬆政策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