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環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經營困難甚至掙扎求存的企業,可能用會計手段「整靚盤數」,甚至試圖模糊疫情對公司財政或業務表現的影響。
市道不景是企業出術的一大誘因。經濟低迷往往會拖累業務,也許有些企業的策略真是勝人一籌,令財務業績在逆境中跑贏同業、在價格戰博弈中還能維持穩定的毛利率,但投資者或業務夥伴更應審視企業收入的增長與現金流是否相符、帳目有否匯報不實,從中看出端倪。
因暫停營業、消費意欲減弱,企業的收入可能會大受影響。誇大或虛報收入、低估支出,或將營運支出轉為資本支出來攤銷開支等,這些都是掩飾虧損的手法。
另一個管理層可能運用的招數,是準備會計帳目時於資產、財務工具、商譽的估值及減值,這些需按假設及預測作出判斷的項目上走位。市況不明朗加上供應鏈受阻,企業較難釐訂資產的可變現值或公允值,可能會以高估價值或延遲將虧損入帳的方式美化帳目。
事實上,企業依賴管理層評估存貨、或然負債、稅務責任、應收帳等狀況來處理儲備和撥備,作不作撥備、撥備的數目均會影響帳面上的損益,這些決定亦是企業可能利用的空間。
是次疫症蔓延牽連全球百業,企業理應因應實況,重新審視財務帳目所採用的假設及預測,評估會計政策及入帳狀況。例如確認收入的原則、存貨計量和變現、資產有沒有減值、應收款能否收回,還有貸款或負債違約風險,以至企業能否持續經營亦需考慮周詳,才能使財務報表真實公平地反映財務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故意修飾帳目外,若企業披露不足,或只沿用以往的估算、不因應現況調整假設及計量,亦可能導致財務匯報失實。
疫情持續,無論是投資者、生意夥伴,除了要注意投資或合作對象的帳目外,亦要留意企業有否進行意料之外的關連交易、市場上有沒有企業的負面消息,以免招致損失。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會計師的意見。
香港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