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泡沫戳破 香港宜引以為鑑

近月中美貿易戰不僅演變成科技戰,就連金融市場亦刮起風暴。近幾年蜂擁到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份(泛稱中國概念股)遭瘋狂拋售,情況非比尋常。這些年依靠中資上市充撐的香港,宜評估風險和檢討定位,透過招攬海外大型企業拓闊戰線,免得成為中美金融戰的犧牲品!

近月外資加緊減持中國A股和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就連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成為拋售目標。在海外上市的中國科網企業三巨頭,月內蒸發市值皆以千億港元計,而追蹤美國中概股走勢的紐約梅隆銀行中國美國預託證券(ADR)指數,同期累跌多達17%,乃○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外資這一波全方位拋售中國資產浪潮,一則與中美貿易談判瀕臨破裂,中國經濟前景轉差,拖累中企估值有關。二則這些年不少中企赴美上市,至近年更利用「反併購」避開新股監管走上市捷徑,美國金融機構為賺取服務費又投其所好,致使中概股質素良莠不齊,且每況愈下,貿易戰的出現終於戳破了資產泡沫,骨牌效應下兵敗如山倒。

須留意的是,美國順水推舟將中概股妖魔化,也許是打響金融戰的前奏。一場大規模沽空中國資產的戲碼,會繼續在全球市場上演,而在這個另類的「殺戮」鬥爭當中,中企汰弱留強在所難免。到底中國年初急於在年內籌備推出科創板,是否早料到有金融戰這一着,不得而知,但經此一役,未來中國企業要開拓國際市場,在海外市場融資,會變得難上加難。

港股一向是中資的熱門上市地,可近幾年中資新股質素參差,雖然香港仍能藉此保住全球新股集資市場前列位置,但大量新股上市後股價潛水,流動性大降,對市場交投和氣氛未有裨益。即使去年香港為同股不同權股份上市開綠燈,依舊未能改善這個「陰乾」格局,就連不少有意赴海外上市的中企,亦抱怨港股市場流動性不足。

近期外資對中企的投資熱情急速冷卻,難望在短期內有所改變。在「科技冷戰」下,內地科技產業重塑供應鏈需時,預計科企的融資需求亦會受影響。繼續依靠中企來港上市之途,港股只會被投資者唾棄,香港金融業將走進掘頭巷!

為今之計,香港當局須加快優化新股發行,吸引海外大型企業來港上市,廣拓客源。事實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眼光不應只放在中國市場,宜設法盡快開拓東南亞以至歐美等地區的客源,以淡化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所帶來的衝擊。